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 A.确立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主导地位 |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发展 |
| 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
五四运动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明清之际的某人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
|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 | B.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
| C.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 |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 |
在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
| A.万物本源和穷理的途径之争 |
| B.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决定性地位 |
| C.明清官方哲学的主导地位之争 |
| D.“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联系 |
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即( )
| A.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 |
| B.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 |
| C.文化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
| D.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 |
汉安帝永初三年,京师大饥,民相食。诏曰:“朕以幼冲,奉承洪业,不能宣流风化,而感逆阴阳,至令百姓饥荒,更相啖食。咎在朕助不逮。”据此看来,汉安帝信奉( )
| A.“天人感应” | B.“因信称义” | C.“大一统” | D.“三纲五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