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加强与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要求。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2012年3月2日,马鞍山市电视台现场直播了市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报告会。人大代表顾平说:“我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农村代表,除了抽时间深入选民走访调查,听取意见、建议外,还把那些老百姓关注的问题作为代表建议、意见在人代会上提出。一年多来,我提出的很多建议和意见在市政府有关部门认真办理下,得到了圆满解决。”在听了述职报告后,选民沈奇对记者说:“我认为顾平代表还是作了实实在在的事情,反映了我们群众的呼声,我们很满意。”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2 分)
(2)除了上述渠道,你认为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行使民主监督权利?(6 分)
(3)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依据是什么?(6 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互联网为公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供了便利条件和渠道,为政府了解民意,满足人们需要,维护人们利益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公民通过各种形式在互联网上发表言论,互联网新应用新服务为人们切磋互动、交换看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仅微博用户就突破了3亿。
材料二:网络谣言是危害网络、危害社会的毒瘤,清除网络谣言需要广大网民、互联网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网民在上网时赢守法自律,做到文明上网,不信谣、不传谣;互联网企业和网站要加强信息发布管理,不给谣言提供传播渠道;广大公民应积极举报网上虚假信息,铲除网络谣言滋生的土壤,多方努力,共同创建一个诚信、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广大网民对制谣传谣行为应当如何担当自己的公民责任。(12 分)
每当两会前后,互联网上为两会建言献策就会格外火爆。2012年自然也不例外——全国两会召开前,300位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微博、征民意,一些地方两会的代表委员也将网络当作征询公众意见的重要窗口。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2011年,胡锦涛主席在与网友在线聊天时,就曾说过,“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此后连续三年的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都与网友进行了直接交流。而各大门户网站组织的“网友问两会”相关栏目,则至少已经运作了七年之久,目前,2012年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广大网民直接参与政府决策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1)政府决策离不开公民的参与。请问,我国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直接向政府献言献策?
(2)请你说说我国政府不断拓宽民主渠道,保障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理由。
(3)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的指引下、在各级国家机构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奋斗下,我们的国家日新月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所要求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制定方案,提交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体现的道理。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政党”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做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的。
2011年6月2日至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赶赴旱情严重的江西、湖南、湖北三省,实地察看水情、旱情、灾情,就进一步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做出部署。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的要求,旱区各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服从指挥,积极承担了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
(3)运用国家和政府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反映了政治生活的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