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中的试剂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一瓶未密闭的固
体,对其成分提出以下假设,并完成了实验探究.
假设1:只含
;假设2:含
和
;假设3:只含
(1)成分中可能含有
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2)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说明假设2或假设3成立.
(3)进一步探究的过程如下:
①"操作1"的名称是_.
②"固体 "的化学式是.
③加入足量 溶液的作用是.
(4)变质试剂也有利用价值,从 和 的组成和性质看,这瓶变质试剂的用途是(写出一条).
如图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 的溶解度是 g。
(2)40℃时,向两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 、 固体,至不再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的是 溶液。
(3)将40℃时等质量的 和 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少的是 溶液。
(4)A、B两点分别表示 的两种溶液,要使B点的溶液变为A点的溶液,可采取措施是 。
(5)小英同学说,常温下,她配制了一瓶溶质质量分数为16.4%的 饱和溶液,请判断小英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
(1)黄河水经沉降、吸附、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可得到自来水,自来水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 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3)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连接正负两极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检验a管中产生的气体方法是 。
(4)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使用氢气作为燃料,体现了绿色奥运理念。氢气作为绿色燃料的优点是 。
(5)如图是两种变化的微观图示:
①②两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①”或“②”),从微观角度看,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
上世纪50年代,我国在A市探明铁矿藏(主要成分 )储量巨大。为将铁矿石变成钢铁,国家建设冶炼工厂,运入大量煤炭,用作冶炼钢铁原料、火力发电和生活燃料。源源不断的钢铁从这里运出支持国家建设,但是随着持续大量使用煤炭,生态环境也日趋脆弱,甚至恶化。
进入新时代,A市政府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重新审视发展模式。A市地处高原,每年刮风和日照时间较长;附近拥有数条河流和许多湖泊,水资源比较丰富。于是A市政府确定,围绕钢铁工业,大力发展“绿色”电能,用电生产氢气,用氢气取代煤炭,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得到焦炭,焦炭能够用于冶炼铁,说明焦炭具有 性。
(2)根据地方资源特色,A市规划发展“绿色”电能,首先应当重点将 (写一种)转化为电能;然后利用电生产氢气。利用电生产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氢气的化学性质和一氧化碳有许多相似之处。写出用氢气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冶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A市将氢气用于冶炼钢铁和生活燃料,所排放的废弃产物都是 ,对环境影响很小。
化工工艺流程一般为:原料→预处理→核心反应→分离提纯→目标产物。某铝业集团利用铝土矿(主要成分 ,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冶炼金属铝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查阅资料:①氨水( )为弱碱,可沉淀溶液中的 、 、 等离子
②溶液中 遇强碱会发生分步反应【以 溶液和 溶液为例】:
回答下列问题:
(1)原料预处理过程中将矿石粉碎的目的是 。
(2)操作I、Ⅱ的名称是 。
(3)滤液A中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4)补充该流程核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此工艺流程中不能用“过量 溶液”代替“过量氨水”的原因是 (文字表述)。
图中A~G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A是气体单质,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是常用的溶剂,B、C、D、E是不同类别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表示物质间能转化、“—”表示物质间能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一种用途 。
(2)物质E的类别是 。
(3)写出B→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描述C—D反应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