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同时将针筒内全部液体迅速注入容器中,实验内容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 容器I | 针筒I | 容器II | 针筒II | 红墨水液面位置 |
二氧化碳(充满) | 10 澄清石灰水 | 二氧化碳(充满) | 10 水 | 保持左高右低 | |
0.55 锌 | 15 盐酸 | 0.24 镁 | 15 盐酸 |
(1)实验开始前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保持相平。容器I、II体积相同,装置气密性良好。
(2)实验
中,容器I内产生的现象是
(3)实验
中,针筒I、II内盐酸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产生气泡更剧烈的容器是
(4)红墨水的位置变化情况是
在加热的条件下浓硫酸与铜反应
Cu+H2SO4浓 =△= CuSO4+SO2↑+2
(请在方框内填上适当的数字和化学式使之成为完整的化学方程式)。但足量的铜和浓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仍有硫酸剩余,原因是。
等质量的三种金属A、B、C和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硫酸盐,其反应情况如图所示。依图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它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顺序是。
已知Ba2+一旦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会使血液中的蛋白质凝结,造成中毒,危及生命。然而,BaSO4却能用作X光造影诊断胃肠疾病的“钡餐”,原因是BaSO4的溶解性极小,产生Ba2+的量极微,不足以对人体造成危害。BaCO3也是难溶物质,但它绝对不能替代BaSO4作为“钡餐”,否则会造成中毒,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若误服BaCO3,可服用MgSO4进行解毒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玻璃杯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杯底,一会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如此反复。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实验室可以用草酸(H2C2O4)在浓硫酸的作用下来制取一氧化碳,反应原理为:
H2C2O4CO↑+ CO2↑+ H2O
小明同学设计下图所示装置来制取一氧化碳,并验证一氧化碳的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颈漏斗a的漏斗颈没入液面下的目的是。
(2)B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3)C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4)通过什么现象可以判断CO能与CuO反应?。
(5)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