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
(2)甲中混有少量乙,若要提纯甲,可采取的结晶方法是 。
(3)t2℃时,将50g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 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4)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空气和海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从空气和海水中分离出各种成分可更好地服务人类.
(1)某小组设计将空气依次经过甲、乙、丙三个装置,最终分离出较纯的N2
甲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丙中可以加入的试剂为 .
(2)海水中富含镁元素,下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图.
上述转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海水经过日晒后,得到粗盐和食盐的饱和溶液.向一瓶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块规则的食盐晶体,保持温度和水的质量都不变,一段时间后,食盐晶体的形状 变化(填“有”或“无”).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醋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装醋酸的瓶盖,会闻到酸味,这是由于分子具有 的性质,醋酸的pH 7(填“>”、“<”、“=”).
(2)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作用.
(3)有些牙膏中添加有少量NaF,刷牙时NaF与牙齿中的矿物质羟基磷灰石[Ca5(PO4)3OH]反应生成氟磷灰石[Ca5(PO4)3F]和另一种物质X,氟磷灰石具有良好的抗酸作用,从而达到防止龋齿的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5(PO4)3OH+NaF=Ca5(PO4)3F+X,则X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化合”或“分解”或“置换”或“复分解”).一个羟基磷灰石[Ca5(PO4)3OH]分子中含有 个氧原子.
按要求从氢气、氯化银、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硫酸、氯化钠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难溶于水的盐 ;
(2)不易挥发的酸 ;
(3)可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
(4)理想的清洁高效能源 ;
(5)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 ;
(6)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盐 .
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不断研制出各种不同的用具,制造用具的材料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金属制品因其美观、耐用、轻便易成型而被人们广泛利用,请根据所学知识及生活知识参与有关金属制品探究.
(1)以下工具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原始人制作石刀 B.冶炼青铜 C.炼铁
(2)请将以下金属材料的冶炼按年代的先后顺序排序 (填序号).
A.铁 B.青铜 C.铝
从以上顺序可以看出,金属制品的出现顺序与 有关,
(3)金属区别于非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是,金属具有 ,金属区别于非金属的主要化学特征是 .写出实验室最常用来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
(4)古代术士将炉甘石(主要成分为ZnCO3)与赤铜矿(Cu2O)、木炭放在炼炉中高温灼烧,炼出金光灿灿的“黄金”,被称为“炼石成金”.
①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回答,真的可以“炼石成金”吗? .
(5)到西汉时期我国的劳动人民又发明了“湿法炼铜”,在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曾青”是指铜的化合物),请用反应方程式表示其冶炼原理: .
(6)大量有关钢铁的成语与民间谚语中.“百炼成钢”是指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复敲打的目的是降低其中 .从而了解钢与铁的机械性能不同是因为两者 .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t1℃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溶液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 g乙,溶液达到饱和.
(2)t2℃时,比较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
(3)t1℃时,若要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4)若要从甲中含有少量乙的混合溶液中提纯甲,可用的方法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