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①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②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③遗之辂车④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⑤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⑥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
①佼:好。②寿:保。③梁丘据:人名。④辂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⑤趣:同"促",赶快。⑥临:治理,管理。
(选文有改动)
判断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 朝:上朝
②臣得暖衣饱食 食:吃
③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 遗:遗留
④公不说,趣召晏子 说:通"悦",高兴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是
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
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孙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及鲁肃过寻阳()(2)即更刮目相待()
(3)及为郢州 ()(4)母恐其以劳生疾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昼之所读,夜辄诵之。甲文中孙权告诉了吕蒙哪两种读书方法?这两种读书方法各自的目的是什么?
乙文中沈约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读书无用论”的论调,他们认为读不读书一个样,反正都是出去打工,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解释划线的字。
(1)风烟俱净净:
(2)急湍甚箭湍:
(3)猿则百叫无绝绝:
(4)在昼犹昏犹: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
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文中有很多写山水之乐的名篇,请你举出两篇来,并分别说说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文言文阅读。(15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解释下面划线的字词。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媵人持汤沃灌
③同舍生皆被绮绣④卒获有所闻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本文中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勤且艰?
文章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作者求学的经历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
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①,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太祖(曹操)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②,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苟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③。”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三国志·魏书·方技传》,有删节)
【注】①当须刳〔刳(kū)〕:剖开,开刀。②赐小豆四十斛〔斛(hú)〕古时量粮食的一种容器,一斛等于十斗。③宜含宥之〔含宥(yòu)〕宽容,原谅。下列句中的“而”与“太祖闻而召佗”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先天下之忧而忧 |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C.委而去之 | D.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
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
A.华佗医术高明,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着再称量,把药煮熟,让病人服饮,同时告诉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很快就好了。 |
B.华佗不但能用中药给人治病,还会给人动手术,并发明了一种叫“麻沸散”的麻醉剂。可惜他的医书没有流传下来,是一大遗憾。 |
C.华佗医技卓绝,然而他本是读书人,以医术养活自己,心里常感懊悔。 |
D.华佗认为曹操是“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奸臣,所以不愿为曹操治病,称病躲在家里。曹操多次用书信召唤,他都不愿前往。 |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语其节度语:②若妻信病信:
③此可以活人活:④佗亦不强强: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2分)
⑵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2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下面题目。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乙】赵简子①出畋②,命郑龙射野人③,“使毋惊吾鸟。”
龙曰:“吾先君晋文公④伐卫⑤,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
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选自《金楼子·郑龙谏勿伤百姓》)
【注】①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②畋:tián,打猎。③野人:农夫。④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⑤卫:春秋时的卫国。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一处停顿。
今齐地方千里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1)闻寡人之耳者(2)故缘木愈高者愈惧
(3)皆以美于徐公(4)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人爵愈贵者愈危。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这对你与人交往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