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 B.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 |
C.传统科学技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 D.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
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
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 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
“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国藩《讨粤匪檄》)这从侧面反映了( )
A.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 B.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
C.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 | D.太平天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落后 |
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
19世纪初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切罪恶的渊薮,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人的理性,应由“实业家”等有产者承担社会改造的任务,建立一种“人人参加劳动,人人平等地拿取自己报酬”的新社会。据此可知,圣西门思想的重要缺陷是( )
A.尚未认清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 B.缺乏与资本主义社会斗争的勇气 |
C.缺乏社会主义理想蓝图的构建 | D.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不够彻底 |
宪法通过后,共和派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1877年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亲共和的内阁辞职,并解散众议院。共和派在重选中获胜,麦克马洪遭到彻底失败后承认:“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该事件对法国政治产生的影响是( )
A.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 B.君主派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退出历史舞台 |
C.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 D.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