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学者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的晚清,却只有6.9%。影响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市镇经济的发展 | B.封建经济日益衰落 |
C.商业环境的恶化 | D.政府实行专卖制度 |
国学热到影视圈,四版孔子闹虎年。其中周润发版《孔子》便曾引发热议:“周润发没有读过《论语》、江湖气太重……”但当剧照曝光后,这些争议之声随之渐淡,因为周润发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大众认可的形象。这个形象应该是( )
A.“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 | B.“专制君主的参谋” |
C.“劳苦大众的代表” | D.“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 |
“忽逢桃花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对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映封建时代人们的安乐和富足 | B.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一种不满 |
C.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D.“世外桃源”当时只能是虚构的 |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孤独的超级大国》中说:“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一超多强是两极格局瓦解后向多极化推进的过渡形式 |
B.当前,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
C.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趋向单极化 |
D.鉴于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美国放弃了建立单极世界的计划 |
《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
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 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
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 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
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台基厂街改名为Rue Marco Polo(马可波罗路),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哪一事件后(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甲午中日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