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这应是下列哪两人的对话( )
A.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 | B.布鲁诺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 |
C.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 D.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 |
《礼记·曲理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种规定的不同反映的是( )
A.宗法等级制 | B.皇权专制 |
C.中央集权制 | D.分封制 |
“孔子在修订《春秋》时,同样记载战争,有伐、征、侵等区别,同样记载杀人,有杀、弑、歼等不同方式,这被称作‘春秋笔法’”。这表明()
A.文字史料带有主观因素 |
B.史家热衷于战争杀伐的记录 |
C.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 |
D.文献史料不能反映真实历史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一主张出自()
A.墨家学派 | B.儒家学派 |
C.道家学派 | D.法家学派 |
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的下列哪一思想()
A.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
B.“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
D.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 |
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