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某区域图。图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据此完成题。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势较平坦开阔 | B.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
C.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 D.冰雪融水较丰富,适宜牧草生长 |
关于该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附近地势北高南低 | B.图中山脉呈东西走向 |
C.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D.可以发展灌溉农业 |
下图是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各题。 ①地降水丰富的原因是()
A.位于沿海地区,且有暖流经过 |
B.处在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
C.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
D.冷暖气团长期在此地交汇,多锋面雨 |
关于②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 |
B.重要的棉花产区 |
C.我国地势最高的大盆地 |
D.地表土是紫色土 |
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和该地地形,判断A等值线的数值是()
A.50 | B.200 | C.400 | D.800 |
下表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乌鲁木齐、库车与东北地区的长春、沈阳比较表,判断各题。
站名 |
北纬 |
东经 |
海拔(米) |
年较差 (℃) |
平均气温(℃) |
||
1月 |
7月 |
年 |
|||||
乌鲁木齐 |
43º54′ |
87º28′ |
653.5 |
40.9 |
–15.2 |
25.7 |
7.3 |
长春 |
43º54′ |
125º13′ |
236.8 |
36.9 |
–16.9 |
22.7 |
4.9 |
库车 |
41º43′ |
82º57′ |
1 099.0 |
33.9 |
– 8.1 |
25.8 |
11.5 |
沈阳 |
41º46′ |
123º26′ |
41.6 |
37.2 |
–12.7 |
24.5 |
7.8 |
据表可知,西北地区的气温与东北地区的气温比较()
A.全年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气温高 | B.全年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气温低 |
C.夏季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气温低 | D.冬季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气温低 |
造成两个地区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纬度的差异 | B.海拔高度的差异 |
C.日照时数和地形类型的不同 | D.太阳高度角的不同 |
乌鲁木齐比长春气温年较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的大陆性强 | B.气候的海洋性强 | C.海拔比较高 | D.海拔比较低 |
读“我国110°E以东地区的月降水量(毫米)分布图”,完成各题。如果以月降水量大于100毫米为进入雨季的重要参数,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华南地区雨季开始得比江南地区早 |
B.6月淮河以南地区进入雨季 |
C.8月江南、华南降雨量少于黄河流域 |
D.9月我国雨季结束 |
分析我国降水分布特点,不可能由此图得出的结论是()
A.东多西少 | B.夏秋多冬春少 | C.南多北少 | D.降水季节变化北方大于南方 |
读图,回答各题。山脉①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 |
B.东侧为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 |
C.东侧为内蒙古高原,西侧为东北平原 |
D.东侧为黄土高原,西侧为华北平原 |
关于四条山脉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条山脉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 B.四条山脉都位于两省交界处 |
C.四条山脉的东南侧降水比较丰富 | D.四条山脉两侧的农业类型都不同 |
下图为“沿106.5°E的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各题。图中①地形区为()
A.华北平原 | B.四川盆地 |
C.渭河平原 |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关于②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 |
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 |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A.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
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
C.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
D.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