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语出宋真宗赵恒)这首诗不能说明
| 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 B.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 |
| C.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科书 | D.皇族考取功名后承袭恩荫 |
有学者认为,正是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本身葬送了大秦帝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皇权高度集中导致暴政加速覆亡 | B.争夺皇位的战争瓦解了大秦政权 |
| C.朝议制度未能制约皇帝独断专行 | D.皇帝制度超越了社会的发展水平 |
“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材料主要表明
| A.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 | B.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 |
| C.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 D.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 |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确切的说,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 A.分封制下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 B.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的特点 |
| C.郡国并行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 D.贵族兼并土地愈演愈烈 |
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 |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
| 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 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 |
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
|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
|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
|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