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产阶级”是指处于富裕阶级(或上等阶层)与贫困阶级(或下等阶层)之间的一种社会群体,在社会资源的占有上处在社会结构中间层的阶级。有观点认为:中产阶级是社会的稳定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希腊时代的亚里士多德可能是最早研究中产阶级与民主之间关系的学者。在《政治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希腊民主的发达与中产阶级的崛起有很大的关系。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导致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这导致了古希腊社会政治结构的迅速变化。……民主制就逐渐取代了君主制和军事贵族制。
——毛寿龙《中产阶级与民主制度》
材料二 现在人们将包括经理、监督者、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和技术工人在内的所谓“白
领”阶层称为“新的中产阶级”。
1960—1990年间美国的阶级结构分布(%)

级阶位置
1960
1970
1980
1990
非所有者
1、经理
2、监督者
3、专家经理
4、专家
5、技术工人
6、蓝领工人
 
7.50
13.66
3.87
3.53
13.46
44.59
 
7.57
14.86
4.41
4.53
14.08
45.13
 
7.95
15.23
5.06
5.49
12.92
44.05
 
8.25
14.82
5.99
6.90
12.77
41.38
所有者
17、小资产者
18、雇主
 
5.54
7.86
 
4.09
5.33
 
4.53
4.77
 
5.19
4.71

   
——赖特《后工业社会中的阶级》
材料三 ……因为新中产阶级虽然具有官僚化、组织化的特征,但它依然是现代法治民主的忠实基础,……因为新中产阶级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新中产阶级所具有的教养足以使其具有履行公民权利和参加民主活动所需要的能力。教育良好的中产阶级无论是商业的还是组织的,均可以使自己适应政治参与,并有能力保护自己不被政治领导所愚弄。其次,……当他们仰望天空时,他们看到飞行员和宇航员,他们幻想星际旅游和星球大战,他们看到了有着黑洞和超新星的无限宇宙。他们不会看到天堂和一大群的天使。这一新的宇宙现确实导致了伦理和道德的危机,其原因只是因为科学不能够告诉我们何对何错,但这种世界观也确实创造了理性的大众,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承担民主的责任,并有能力积极参加法治民主所需要的公共活动。第三,他们尽管被吸入进这个或者那个巨型官僚机构,但并不把官僚机构看成是神圣的。……他们忠诚地为其组织服务,有时候还废寝忘食,但他们对组织并不愚忠,为了寻求自己的发展,他们会变革组织。
——毛寿龙《中产阶级与民主制度》
材料四 政治体制是否愿意吸纳、是否有能力吸纳以及如何吸纳整合中产阶层,将极大地影响乃至决定着中产阶层是成为现行政治体制的内在部分和朋友,还是非敌非友的中立者,甚至是敌人。
——胡联合《政治学最高法则下的中产阶层“稳定器”构建战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雅典确立民主制度的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劳动者结构的变化趋势并说明产生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新中产阶级“依然是现代法治民主忠实基础”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要使中国的中产阶级稳定发展可以采取哪些举措?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战国前)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
千家者…(战国时)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齐都临淄)甚富而实,临淄之途,人肩摩。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
──《战国策》
材料三:“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
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雍正皇帝
请回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相比,说明了什么?
(2)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共15分)“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庭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他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促成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材料四心正思无邪 意诚言必中
——荣德生1943年书写的对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3)依据材料三说明荣氏企业不能恢复战前的辉煌的主要原因
(4)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荣氏企业的经营理念。它的哪些经营理念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弘扬、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共15分)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
材料四: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推原》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5)举例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而采取的措施,结果如何?
(6)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措施
典型代表
意义
建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珠海特区等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开放区
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材料二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材料三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是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
——《视察上海时的讲话》(1991年1月28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四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表格中的空白部分应填写什么内容?(4分)
(2)据材料二、三,分析开发浦东的原因。(8分)并简述其意义。
(3)你认为上海能够成功申办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从技术上看,两种农具有何不同?据此谈谈你对中国农具不断改进的认识。(6分)
材料二“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多治麻丝葛绪、捆布参,此其分事也。”
材料三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加到11--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难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
针对材料二、三,同学甲、乙两人分析研究。
(2)对于材料二:甲同学说:古代农民太辛苦,可是这种经营方式却能在封建社会长期占统治地位,这是为什么? 乙同学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总结,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其组织答案。
①从经济结构上看:(2分)
②从 地 位 上 看:(2分)
③从国家政策上看:(2分)
(3)对于材料三:甲同学认为,人口膨胀是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
④请你以乙同学的身份对甲同学的分析进行评论。(4分)
⑤对于材料中垦殖和利用土地的做法,甲、乙同学经过热烈讨论,最终达到了共识。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对甲、乙同学的讨论作出结论。(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