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留下祖训:“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古代唯宋朝有此家法。宋真宗亲自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流颁布,李流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回话:“就说李流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在北宋,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官员并称“言官”。
台谏官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但台谏官的选择和去留由皇帝亲自决定。……两宋共有134位宰相,其中有123人出身科举,涌现学者型官员。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到了18世纪末,由于“恩赐制”的影响,文官系统相当紊乱……1854年,由当时的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维廉根据广泛的调查,提出了一项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即著名的“诺斯科特一杜维廉报告”。……这样英国的近现代文官制度开始逐步建立起来。
一个相时独立于各个党派的文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成为了英国政治力量中最为稳定的一部分。在英国,常任文官实行公开竞考、择优录取的原则,这同时也是西方国家文官制度中最具代表性的原则之一。文官选拔考试的一般形式包括笔试、口试以及实际操作考试等等。考试分两轮,首轮考试一般多采用笔试,复试则按所招文官的职位、类别的不同,采取相对灵活的录取方式。文官一经录用,非经法定事由或辞职,即可任职终身。
―摘编网络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改革的原因。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文官制度的异同。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英国内战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最早章太炎认为是求雨的巫师,胡适在《说儒》里指出儒是从事“治丧相礼”的“殷民族的教士”,葛兆光先生根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之《要》篇所引孔子言“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
——孟鸥、王峰《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组织与学生认知》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三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四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材料五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六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早期儒者的特征。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四,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4)据材料五概括黄宗羲的基本政治观点。这一主张有何进步意义?
(5)材料五、六与材料二相比,政治思想有何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管城邦大小,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是由本性和法律统治的。本性是没有秩序因人而异的,而法律却是共同一致的,对所有人都是适用的。──为什么全体公民要参加公民大会?为什么人们要立法庭?原因就是法律,人人都要服从法律,如果抛弃了法律,每个人都为所欲为,不仅政制遭到破坏,人们的生活也会降低到野蛮的水平。   
──(古希腊)《德谟斯提尼演讲集》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戴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指出这一思想出现的政治背景。
(2)材料三表达了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其核心思想是什么?材料四是材料三的思想主张的继续和延伸,为什么?
(3)指出材料三和材料四所表达的政治主张的积极影响,举必修1所学的史实来佐证。
(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三各侧重于什么?在提高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质量问题上,从古希腊时代到18世纪的思想家寻找了一个共同的武器,它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依据材料一,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4分)
材料二 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独尊儒术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
(2)材料二中的核心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2分)
材料三 理学,亦称为新儒学,又称为“道学”或“宋学”。所以称为理学,是因为两宋诸子所创建的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所以称为新儒学,是因为理学虽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但其张扬的孔孟传统已在融合佛、道思想精粹中被加以改造,具有一种焕然一新的面貌。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3)依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是新儒学的主要理由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2分)
材料四 明清时期……面对理学的渐趋没落,一部分士大夫转而寻求新的思想理论,对程、朱理学提出了挑战,陆续出现了许多进步思想家,成为反理学的先驱。……他们倡扬民族气节,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空谈性理,向封建制度和宋明理学发起猛烈的攻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蒙思想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
——《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4分)

材料解析题(共26分)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相映生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曰:“此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矣,此鹿也。”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东西方各自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4分)
(2)雅典的制度对后世有借鉴作用,试述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历程。
(3)材料二中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着什么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汉、唐、宋、明四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4)材料三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伏尔泰认为中国的法律与伦理道德融为一体,从而深入人心,演变为民众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全国犹如一个大家庭,皇帝治国如治家,他说康熙“圣怀宽阔”,是“以善良仁慈、行高德美而驰名遐迩的君主”。魁奈曾鼓动法王路易十五仿效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他们都把中国文化、中国精神视为与自身文明相异、魅力无穷的 “他者”,都乐于把这个陌生相异的“他者”看作构建自家思想学说不可或缺的精神参照。
(1)据材料一,法国启蒙思想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了哪些思想?体现了什么特点?
材料二是故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地球各国既行之而有效,而按之中国历古之风俗,与今日之时势,又采之而无弊者也。……立宪政体者,必民智稍开而后能行之。日本维新在明治初元,而宪法实施在二十年后,此其证也。中国最速亦须十年或十五年,始可语于此。
——梁启超《立宪法议》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观点及其理由。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很多弊端和矛盾,马克思精确而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矛盾存在的根源。中国近代的改革不断地失败,而近代的改革又主要是受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物质文化的影响的结果。因此无论是近代的顽固保守派文人,还是思想较为灵活的革新派文人都日渐对此产生失望心理。……中国的先进分子在欢呼十月革命的同时,也就很快接受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3)据材料三,分析“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原因。
(4)综上所述,你认为应如何正确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