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自晚清以来在中国被广泛、持续传播,其形象被多维度解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授振举国者之君子,称华盛屯(顿)。此英杰怀尧舜之德,领国兵攻敌,令国民雍睦,尽心竭力,致救其民也。自从拯援国释放民者,不弄权而归庄安生矣。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论》(道光丁酉年,即1837年)
材料二 世谓华盛顿创西国民主之局,非也。……纵观西国英雄,如法之拿破仑,英之格朗穵(即克伦威尔),其初皆起于民主党。及功成名立,仍谋世袭,独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异矣。
——宋恕《六字课斋津谈》(1895年)
材料三 若华盛顿,若拿破仑,此地球人种所推尊为大豪杰者也,然一华盛顿、一拿破仑倡之,而无百千万亿兆华盛顿、拿破仑和之,一华盛顿何如?一拿破仑何如?其有愈于华、拿二人之才之识之学者又何如?有有名之英雄,有无名之英雄,华、拿者,不过其时抛头颅溅热血无名无量之华、拿之代表耳!今日之中国,固非一华盛顿一拿破仑所克有济也,然必须制造无名无量之华盛顿、拿破仑,其庶有济。
——邹容《革命军》(1903年)
请回答:
(1)材料一称华盛顿为“君子”的依据是什么?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解读华盛顿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华盛顿对美国民主的贡献主要基于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认为华盛顿、拿破仑等英雄是如何产生的?作者发此言论的意图是什么?
(4)综上所述,历史人物被多维度解读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
有人说,秦始皇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康熙帝则是中国版图的初步奠基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史实分析上述观点的正确性。
(2)有历史学家说:“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你认为这套“制度”包括那些内容?
19世纪下半期,俄国、日本、中国三国都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些改革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各国的近代化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当时三国走向近代化的主要障碍分别是什么?
(2)三个国家的改革对这三个国家的君主统治,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1840—1949年)解决土地问题代表性主张或纲领有哪几种?
(2)建国以来,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
(3)其中第四步骤内容的实质是什么?对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大多数出身于古老家族的绅士对国王是抱有好感的,但是有一些地位较低的人,他们由于勤劳地从事畜牧业、纺织业以及其他兴旺的收益而获得大量的财富,而且在政治上也进入绅士阶层,他们感到愤怒,囚为他们发现他们不能像别的和他们身份相同的人那样享有同样的荣誉和声望,因而他们想方设法使白己受刭尊重:这些人从一开始就是议会的可靠的朋友。”——引自《克伦威尔传》
请思考:
(1)“大多数出身于古老家族的绅士”和“一些地位较低……而且在政治上也进入绅士阶层”的人分别属于哪一阶级?
(2)“一些地位较低……而且在政治上也进入绅士阶层”者参加革命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中找出你的依据。
材料二“至于议会军的总司令埃赛克斯,历史学家麦考利对他评论道:‘他是一个老实人,但绝对不是一个重视议会利益的人。在世界上他最害怕的事情,除了打败之外,就莫过于大胜了。’”——引自《克伦威尔传》
请思考: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开始,到1688年结束,前后持续了近半个世纪。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民主和专制的反复较量。那么,在这段历史时期,民主与专制为什么要较量呢?
(4)从合法斗争到内战,从建立共和国到实行护国主统治,从王朝复辟到光荣革命,民主和专制为什么会反复较量呢?请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一下。从英国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材料三雾月政变后,拿破仑担任“第一执政”,他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集权的政府体制,从中央到地方都实行任命制……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典礼,请来了年事已高的教皇,为其登基增添神圣色彩。
(5)有人认为以上材料可以充分证明拿破仑俨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封建君主。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请举例说明你的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04年,英国众议院对国王的抗辩书称:“无论就尊严或威权而论,国内并没有最高的常设法院足以和本国会的法院分庭抗礼。本国会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给其他法院颁布法律,但不接受来自其他法院的法律或法令。”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1689年《权利法案》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议会对待王权有什么明显不同?
(2)材料二的主要精神和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有什么进步性或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