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联合国在各种非政治生活方面十分成功。……它在执行维持和平这一主要任务方面却成绩时好时坏。它通过提供保持友好关系的媒介,帮助队止了大国间的全面战争。它已制止了不涉及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但是,它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的一系列局部战争即“灌木林火”战争。在1962年的极度危险的古巴危机中,联合国也没有举行任何磋商会议。尤其在欧洲大陆,联合国被证明几乎是软弱无力的。在那里,冷战扩大了共产党集团和非共产党集团之间的鸿沟,这一鸿沟最后宽到不可逾越的程度。因此,各大国各行其是,组织了相对抗的安全防卫体系,对每次危机都独自作出反应。同国联一样,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在于: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中,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999年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成立以来维持和平方面成绩“时好时坏”的表现。
(2)根据材料,分析指出联合国在维持和平方面成绩“时好时坏”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摘自《百度·罗斯福新政
材料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以下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殖税转型改革----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摘自《新华网》
材料三 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上个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的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依照目前情况来看,奥巴马很可能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任内预算赤字最高的总统。分析师预测,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可能增加两倍,至1万亿美元。
-----摘自《新浪网》 》:
请回答:
(1)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有何特点?
(2)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中美两国都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金融危机说明了什么?
(3)据上述材料,美国罗斯福新政,竞选中的奥巴马以及中国的温家宝总理在应对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中有哪些共同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侪(同辈)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语日:“取法于上,仅得其中。”择其中而取法之,是岂智者所为耶?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1905年)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从材料一、二中总结孙中山的政治主张有哪些?如何实践?(10分)
材料三 某乡村知识分子在1913年的一则日记中写道:“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
(2)从上述材料中能提取的历史信息有哪些?与材料一、二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从15世纪中期起,德意志通过引进正式的书面诉状程序以及法律援引机制,以取代旧的、非正
式口头习惯诉讼程序。“早期的日耳曼法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全部被取代了”,一种在全德意志境内
适用的普通法逐渐形成。以罗马法为基础的私法为普通法的主要构成,1900年1月德国民法典以7
章612条的篇幅把债权关系加以肯定。人们称德国对罗马法的继受几乎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性的“移
植。
(1)依据资料归纳罗马法对近代德意志法律体系形成的影响。
若是每个个人把他的权利全部交付给国家,国家就有统御一切事物的天然之权;就是说,国家
就有唯一绝对统治之权,每个人必须服从,否则就要受最严厉的处罚。这样的一个政体就是一个民主政体。
我相信,在所有政体之中,民主政治是最自然,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跛体。
最自由的国家是其法律建筑在理智之上,这样国中的每一分子才能自由。
——[荷兰]斯宾诺莎著《神学政治论》书籍摘记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宾诺莎思想的主要内容。
(关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它的富于尊严的部分是非常复杂且有点堂皇的,是非常古老且颇受
尊重的;而它的富于效率的部分是绝对简单而颇为现代的,至少在盛大场合和关键时候是如此的……
——W·白芝浩《英国宪法》
(3)怎样理解这种既“富于尊严”又“富于效率”的制度?并简析英国确立这一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1789年4月30日美国乔治·华盛顿就职演讲中称正是这部“伟大的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
度的法律基础。
(4)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华盛顿所说的这部“伟大的宪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民国元年9 -12月预算,中央政府总收入2719万余元,总支出7009万余元……1913年4月北京政府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年息5厘,按84010实交,以关税和盐税为抵押47年偿清,本息共计67893597英镑。
(1)依据材料分析民国初年的财政状况及其影响。
20世纪30、40年代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遭遇的严峻考验。

(2)结合资料及历史知识,阐释日本侵华行为对中国近代工业的空前破坏。
1949~1978年被称为走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
(3)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
许多学者提出,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看对外开放,开放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建设领域。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顺应国际的发展潮流和国内改革的加快加深的需要,走向了对外开放水平的质的飞跃的新阶段。
(4)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加大全方位开放力度的主要表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