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在华盛顿国会大厦里,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上帝干了些什么”一语----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那么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及地方是( )
A.1877年台湾 | B.1906年北京 |
C.1877年福建 | D.1906年上海 |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些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 )
A.魏源 | B.康有为 | C.梁启超 | D.陈独秀 |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
A.确立了清朝君主立宪的政体 |
B.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
C.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 |
D.实现思想启蒙,促进人民觉醒 |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材料中所言“制度……过渡”在近代中国应始于 ( )
A.维新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1874 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 诚未见其效也。……及询以自强何术?御侮何能?则茫然靡所依据。” 由此可知李鸿章( )
A.对时局的严峻性缺乏深思 | B.质疑洋务运动的体用之法 |
C.初具除旧改良的变革思想 | D.指责清政府现行外交失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