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右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且折射角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
是否存在不足?答:   (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钩码重/N
钩码上升的高度/m
绳端的拉力/N
绳端移动的距离/m
机械效率/%

4
0.1
1.8
0.3
74.1

6
0.1
2.4
0.3


(1)实验时,应沿竖直方向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②次实验中,拉力做的总功是________J,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________(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3)由记录数据分析,两次机械效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g取10N/kg)

液体种类
实验序号
物体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物体受到的浮力F/N
排开液体的体积V/cm3
水(ρ=1.0g/cm3
1
2
1.5

50
2
1.0
1.0
100
3
0.5
1.5
150
酒精(ρ酒精=0.8g/cm3
4
2
1.6
0.4
50
5
1.2
0.8
100
6
0.8
1.2
150

(1)分析表中数据,实验所用物体的重力为________N,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F=________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________,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请你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G=________N.通过比较每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可以验证________原理.
(4)本实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寻找普遍规律
B.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5)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________.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重1.5N的物块,如图乙所示;当他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如图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5N,他就在0.5N处对应标上1.0g/cm3的字样;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如图丁所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________N处对应标上0.8g/cm3的字样,聪明的他就将图乙所示装置改装成了一个能测液体密度的密度秤.

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________.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000年.
(2)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上述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正确的是________.

A.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
B.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
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④→推论③
D.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

(3)伽利略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________.伽利略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目的是探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F2的关系.实验中,小车应该处于________状态.
(2)实验中,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实验中,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________.

实验室里,小明和同学们做如图所示的实验.他们使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接着在不同材料的水平表面上继续运动.实验完毕后,同学们讨论时提出了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他们回答:

(1)同一辆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可使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________相同.
(2)小车在平面上运动过程中,水平方向________(填“有”或“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3)如果运动的小车在一个光滑的平面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小车将处于________状态.(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