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课外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一些不能用做电源使用的旧干电池仍然存在较大的电压。他从网上查询得知,是因为旧干电池的内部本身存在较大的电阻(简称内阻),其状况相当于1节干电池与1个电阻RX串联,电池符号可用如图所示的方式进行表示。
现有以下实验器材,要想测出一节旧干电池的内阻,请你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完成实验任务。
实验器材:旧干电池1节(电压大约在1.0V~1.2V之间,内阻大约在2Ω~3Ω之间);电流表1只(量程0~0.6A,0~3A);电阻4个,分别为R1 =2Ω、R2 =3Ω、R3 =100Ω、R4 = 150Ω;开关2个,导线若干。
(1)电流表的量程应选 ,选用的2个电阻为 、 。
(2)请在答题卡虚线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电池组的符号用表示)。
(3)根据画出的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用字母表示出实验过程中测量的物理量。
① ②
③用测量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符号表示出1节旧干电池的内阻RX的计算表达式:RX =
某同学用一个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探究过程中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解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
物距/cm |
像距/cm |
像的性质 |
1 |
20 |
6.7 |
倒立缩小的实像 |
2 |
15 |
7.5 |
|
3 |
10 |
10 |
倒立等大的实像 |
4 |
7.5 |
||
5 |
4 |
正立放大的虚像 |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在表中填出实验序号2、4中像的性质和实验序号4中像距的大小。
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
b.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
c.在两个烧杯中分别装入功率相同的电热器,且加热时间相同
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末温
请解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a、b、c、d四个实验步骤中,存在错误的是步骤(填写步骤前的字母),该步骤中错误的内容应改为;
(2)步骤c中“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甲乙两种液体;
(3)图是甲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若将液体甲和液体乙加热相同的时间,则液体温度升高得快,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是c甲c乙。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我们要让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当烛焰在如图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3)若想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再小一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选填“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适当调整光屏的位置。
某同学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R1的阻值(约9Ω左右),电源选用两节干电池。
(1)按图甲电路,将图乙中电流表正确连入电路(要求导线不交叉)。
(2)该同学检查电路连接正确,他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压表示数总为3V不变,你认为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或。
(3)排除故障后,他将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压表示数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P滑到某一位置时,两表读数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R1=Ω。
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每个钩码重为0.5 N。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A点悬挂两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在B点悬挂 个钩码;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的拉力为N;若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左上方,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读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