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
C.出席万隆会议时 |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
1933年,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其中“布尔什维克的智慧”指的是()
A.新经济政策 | B.计划经济体制 |
C.国家资本主义 | D.民主集中制 |
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它是适应当时苏俄国情而实施的政策
③它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
④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崔朝东教授曾说:“在各个发展阶段上,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存在不同的要求,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两次大的自我调整,正说明了这一点。”下列针对 “两次大的自我调整”说法正确的是()
A.调整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B.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部调整 |
C.调整的结果使资本主义本质发生变化 |
D.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矛盾 |
下表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由此推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
1913年 |
1938年 |
1973年 |
|
法国 |
8.9% |
23.2% |
38.8% |
英国 |
13.3%[来源 |
28.8% |
41.5% |
美国 |
8.0% |
19.8% |
31.1 |
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
B.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西方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D.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局面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C到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
B.“大跃进”的影响 |
C.国民经济的调整 |
D.自然灾害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