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
(2)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材料三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诸多新问题,美国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以便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新挑战。尤其是近一年来,美国陷入了经济危机,信贷紧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济衰退,加之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美国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3)有人依据材料三的现象判断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即世界力量的分配正在偏离美国的统治地位),你怎样认识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最早的法典,是李悝的《法典》。据陈群《魏律序》,是悝为魏文侯相,撰次诸国法所为。这一部书,在当时,……算做一部佳作,所以商君“取之以相秦”,没有重撰。……《法经》共分六篇,是(一)盗,(二)贼,(三)网,(四)捕,(五)杂,又以一篇著其加减。盗是侵犯人的财产,贼是伤害人的身体。盗贼须网捕,所以有网捕两篇。其余则并为杂律。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古罗马的公民法内容包括国家行政管理、诉讼程序、财产、婚姻家庭和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即公私法不分、实体法与程序法不分,表现出诸法合体的特征。发展到万民法以后,由于罗马帝国境内简单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民事法律关系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导致私法体系更为发达。罗马法注重形式,注重法律程序。……公民法基本上保留了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的特色。发展到万民法后,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才逐渐变得简易、灵活。程序的严格执行是为了保证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程序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罗马法注重程序是法律体系完备的表现。
——庄鹏《罗马法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三古代史家所探究的关于古代文明的诸多问题,都和现实世界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以及提出问题的一些方式往往也是对当代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回应与思考。
——黄洋《古代文明研究的现代意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述《法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基本特点。
(3)概述材料三的基本观点。依据所学知识,说明研究古代法律的现实意义。
【中外历史人物评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开始更多地采用了机器生产。到1812年,国内已有200多家机械纺纱厂。1811年,工业生产总额比1789年提高50%。在农村由于消除了封建关系,农业发展也很快。……城市的资本又纷纷向农业渗透,加速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王铭《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材料二 (拿破仑)将法国分为九十八个行政区,它们彼此都不是独立的,也是受到中央的控制,加强国家的统一管理。针对革命后,国家仍然存在的激进要求,城市平民和工人风潮以及保王党分子的叛乱一律加以镇压,但保持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允许逃亡贵族回国,分封新贵族,建立一整套朝臣制度和宫廷仪式。
——《世界通史》剑桥版
材料三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第546条物之所有权,不问其为动产或不动产,得扩张至该物由于天然或人工而产生或附加之物。
第1101条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他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拿破仑法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帝国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实施材料二中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
(3)据材料三,概括《拿破仑法典》所体现的基本原则?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拿破仑对法国做出的贡献和法兰西帝国的性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中国古代改革家,重法者不在少数,他们所描绘和实践的“法治中国”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故不赏善而民善。
——《商君书•画策》
材料二 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也。
——王安石《周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善治者”的治国方略是什么?这对商鞅变法的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王安石认为实现“天下治”的方略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的具体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法治”效果的主要因素?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其影响依然存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 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因此,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并不是对苏联的全面遏制,而是精心构建资本主义的全球体系。
——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材料二 中国多次宣布永远不称霸,这不仅仅是外交辞令。中国建立远洋基地的出发点,只有维护商业利益和国际和平的考虑。中国不与任何国家进行全球军事对抗,也无意争夺势力范围,拓展战略边疆。中国外交和宣传部门应该以“中国贡献论”,反击“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以此化解外部的担心。
材料三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构建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采取的相应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目前“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盛行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体现了中国什么外交方针?
(3)材料三中“多极合作时代”的提出反映了世界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何才能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之间的关系?
近代中国思想急剧变迁,新陈代谢中充满新与旧的碰撞、调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持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
——《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1867年)
材料二 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也;……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材料三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确立儒家的身份?学术界有以下两种主张:①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华文化的核心;②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据余英时等著《不确定的遗产》整理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陈独秀的基本主张?
(3)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一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以“现代化进程中儒家身份的确立”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