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吾孰(shú)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衣冠服:衣服
B.明日徐公来明日:第二天
C.窥镜而自视窥镜:照镜子
D.吾妻之美我者,我也私:偏爱

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皆以美于徐公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先介绍邹忌是一个美男子,为下文写与徐公比美做铺垫。
B.妻、妾、客的问答从不同角度真诚赞美了邹忌的美丽。
C.邹忌从妻、妾、客的赞美中悟出真言不易的道理。
D.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翦伐楚
王翦取陈以南至平舆。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①不与战。楚人数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②。”王翦曰:“可用矣!”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王翦追之,令壮士击,大破楚师,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楚师遂败走。王翦因乘胜略定③城邑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①壁:营垒。②投石、超距:扔石头、跳远游戏训练。③略定:攻占平定。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王翦军而来/曾其所不能 B.乃国中兵以御之/以咨之
C.王翦休士洗沐/主人再食 D.楚师败走/不得履

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二处。
王 翦 因 乘 胜 略 定 城 邑。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王翦取陈以南至平舆。
(2)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王翦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语段作简要分析

①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濒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①之,其为君亦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②鲁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注】:①宥(yòu):宽恕。
下列句中的“于”与“欲以戮之于群臣”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 ()

A.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 B.万钟我何加焉
C.每假借藏书之家 D.苛政猛虎也

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桓公想让鲍叔做太宰,但鲍叔认为管夷吾更有治理国家的才华,因而向桓公力荐管夷吾。
B.管夷吾有一次曾差点暗杀了齐桓公,所以齐桓公耿耿于怀,不能原谅他。
C.施伯识破了齐国的用意,坚决反对将管夷吾送给齐国,足见其洞明局势的远见卓识。
D.鲁庄公虽有谋臣施伯为其出谋划策,但因为自身目光短浅,最终还是中了齐国的计。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桓公自莒于齐反:②请鲁诸:
③请之生:鲍叔之言如:
翻译下列句子。
⑴ 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
⑵ 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郑谷
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人。父史,开成中永州刺史。谷幼颖悟绝伦,七岁能诗。司空侍郎图与史同院,见而之,问曰:“予诗有病否。”曰:“大夫《曲江晚望》云:‘村南斜日闲回首,一对鸳鸯落渡头。’此意深矣。”图拊谷背曰:“当为一代风骚主也。”……谷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为薛能、李频所赏……谷多结契山僧,曰:“蜀茶似僧,未必皆美,不能舍之。”齐已携诗卷来袁谒谷,《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已不觉投拜,曰:“我一字师也。”
(选自《唐才子传·卷第九》)
【注释】①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②司空侍郎图:晚唐诗人、诗论家司空图。③拊:抚摸。④齐已:晚唐诗人。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当 为 一 代 风 骚 主 也

A.当/为一代风骚主也
B.当为一代/风骚主也
C.当为/一代风骚主也
D.当为一代风骚/主也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为:()(2)奇:()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蜀茶似僧,未必皆美,不能舍之
选文主要通过哪两件事来表现郑谷的才华?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一字师”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选自《新唐书》)
下列句中的“以”与“维以实对”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为师矣 B.能以径寸之木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以其境过清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何惧而匿:__________②浩然拜再:__________
放还因:__________④故人至会: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但一生仕途坎坷。从全文看,他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哪些?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①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②。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③,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注】①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②掖垣:泛指高官。③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
下列句中的“之”与“属万里为之记”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其柄国之日也 B.何陋之有
B.至之市 D.唐人尚未盛为之
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杨万里不为韩侂胄写记,表现了他为人刚正耿直。
B.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的原因是韩侂胄日益专权。
C.家人不告诉杨万里和时政有关的事,是因为知道他忧虑国事。
D.杨万里临终前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万里为之记:(2)侂胄专僭日甚:
(3)言侂胄用兵事:(4)亟呼纸曰:
翻译下列句子。
(1)由此不见用。
(2)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