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郑谷
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人。父史,开成中永州刺史。谷幼颖悟绝伦,七岁能诗。司空侍郎图与史同院,见而之,问曰:“予诗有病否。”曰:“大夫《曲江晚望》云:‘村南斜日闲回首,一对鸳鸯落渡头。’此意深矣。”图拊谷背曰:“当为一代风骚主也。”……谷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为薛能、李频所赏……谷多结契山僧,曰:“蜀茶似僧,未必皆美,不能舍之。”齐已携诗卷来袁谒谷,《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已不觉投拜,曰:“我一字师也。”
(选自《唐才子传·卷第九》)
【注释】①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②司空侍郎图:晚唐诗人、诗论家司空图。③拊:抚摸。④齐已:晚唐诗人。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当 为 一 代 风 骚 主 也

A.当/为一代风骚主也
B.当为一代/风骚主也
C.当为/一代风骚主也
D.当为一代风骚/主也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为:(            )             (2)奇:(            )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蜀茶似僧,未必皆美,不能舍之
选文主要通过哪两件事来表现郑谷的才华?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一字师”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
(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3)惧其不已也已:
(4)无陇断焉断: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何苦而不平?
从课文学习中知道,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1)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2)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
(3)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4)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
(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3)惧其不已也已:
(4)无陇断焉断: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何苦而不平?
从课文学习中知道,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1)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2)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
(3)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4)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

文言文阅读。阅读《愚公移山》一文(节选),完成题。 (12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
① 年且九十()② 寒暑易节()
③ 杂然相许( )④ 甚矣,汝之不惠( )
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
①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② 面山而居 。
将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
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钱泳《治水必躬亲》)
【乙】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景陈其利害,帝善之。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海口千余里。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绩,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无复溃漏之患。景虽俭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
(选自《后汉书·王景传》,有删改)
【注】①阜:土山。②砥绩:水中沙石。③防遏冲要:在要害处筑起堤坝。④壅积:阻塞积聚。
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1)非相度不得其情情:(2)必得躬历山川躬:
(3)景陈其利害陈:(4)然犹以百亿计计:
下列文言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非咨询/不穷其致 B.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C.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D.无复/溃漏之患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2)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根据甲乙两段文字内容,完成下表。

人物
做法
人物形象
海瑞
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
B.
王景
A.
勤政、俭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10分).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末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已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⑦,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④涪陵:地名。⑤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⑥已:同“以”。⑦不诬:不假: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良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1)罢:( ) (2)从:( )
说说“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的意思。(2分)
文中哪两个词语鲜明地表达了山谷对穆父之言的看法?(2分)
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