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实验中,小芳发现每次电流表指针摆动的角度不同,提出了“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
(1)小芳猜想可能与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速度有关,速度越大,_ ___能越大,转化成电能就越多。
你的猜想是:可能与_ __有关。
(2)小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足够大的磁体放在水平面上,驱动装置通过两根绝缘硬棒ab、cd使导体PQ沿直线水平向右运动(导体运动区域的磁场强弱相同)。同一次实验,应使导体做 (填“匀速”或“变速”)运动。下表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 。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速度(cm/s) |
1 |
2 |
3 |
4 |
5 |
6 |
电流(mA) |
2.0 |
4.0 |
5.9 |
8.1 |
10.2 |
11.8 |
(3)此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①可能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②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③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④可能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⑤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⑥可能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
(1)如图所示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检验猜想 是正确的(填序号)。
(3)如果要检验②,请说出你的一个实验方案 。
(4)此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
(2)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向右移动时灯泡变暗。
(3)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原因可能是 。
(4)电路故障排除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示数,为 V,若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甲中的滑片P向 (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5)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并绘制图丙所示的I﹣U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请认真观察图丙,你还有什么发现 (写出其中一条)。
小明同学在”测量矿石密度“的实验中,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的位置,发现如图甲所示情况。
(1)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他的实验操作有两点错误,请你帮他找出:
① ;
② 。
(3)小明纠正错误后,测得矿石的质量如图丙所示,体积如图丁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是 g,密度是 kg/m3。
(4)若他先测矿石的体积,再测矿石的质量,那么用这种方法测得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原因是 。
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加热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甲的温度/℃ |
34 |
42 |
50 |
58 |
66 |
乙的温度/℃ |
10 |
22 |
34 |
46 |
58 |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 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两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 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2)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58℃时,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Q甲 Q乙。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和同一高度处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低端的 相同。
(2)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运动得 。
(3)推理:如果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永远做 。
(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 而总结归纳出来的。
(5)通过实验探究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原因,而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