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高等动物细胞(2N)在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染色体(a)、染色单体(b)、DNA(c)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此时细胞内不可能发生
| A.染色体在纺锤体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
| B.存在于细胞中某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2N |
| C.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内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
| D.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一个平面 |
如图甲表示某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情况,乙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下,淀粉酶分解淀粉产生的生成物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可以说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升高 |
| B.乙图中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后,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变化情况,若该反应过程中pH下降,则b点下移,a点左移 |
| C.乙图中若该反应过程中温度适当降低,则b点不移动,a点右移 |
| D.甲图可以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乙图中a点后曲线变成水平,表明底物已被消耗尽 |
某生物小组用黑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将一棵黑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为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20℃和30℃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距离下单位时间黑藻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
| B.A点和C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温度和光照强度 |
| C.B点条件下黑藻能进行光合作用 |
| D.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右移动 |
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有关实验材料的选择,正确的是
一个家庭中,父亲是色觉正常的多指(由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患者,母亲的表现型正常,他们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红绿色盲的孩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父亲的基因型是杂合子,母亲是纯合子 |
| B.该孩子的色盲基因可能来自祖母 |
| C.这对夫妇再生一男孩,只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4 |
| D.父亲的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4 |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实验法摩尔根等人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
| 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活动强度几乎不变 |
| C.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存在一个细胞同时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阶段 |
| D.核膜的存在使转录和翻译在不同区域完成,使生命活动更加高效有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