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从细菌中分离出耐高温淀粉酶(Amy)基因a,通过农杆菌转化的方法,将a转入马铃薯中,经检测发现Amy在成熟块茎细胞中存在。这一过程涉及
| A.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随着马铃薯的DNA分子的复制而复制并传给子代细胞 |
| B.基因a导入成功后,将抑制细胞原有的新陈代谢,开辟新的代谢途径 |
| C.目的基因不需要整合到马铃薯的DNA分子中 |
| D.目的基因来自细菌,可以不需要载体直接导入受体细胞 |
以下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 )
| A. BB | B.Aa | C.aB | D.aa |
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 A.人的身高与体重 | B.羊的白毛与长毛 |
| C.狗的长毛与兔的短毛 | D.兔的长毛与短毛 |
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分别设计了杂交、自交、测交等多组实验,按照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分析现象—作出假设—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最后得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孟德尔在检验假设阶段进行的实验是( )
| A.纯合亲本之间的杂交 | B.F1与某亲本的杂交 |
| C.F1的自交 | D.F1的测交 |
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
| B.显性性状就是在后代中总出现的性状 |
| C.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正交和反交的结果相同 |
|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
图1是某雌性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图2是该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3表示细胞周期中有关量的变化;图4是将一个精原细胞的全部核DNA双链用15N标记,放入不含15N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形成8个精子的整个过程单个细胞中DNA的数量变化示意图(不考虑细胞质DNA和交叉互换)。 (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图2的4时期;图1所示细胞对应图2的时期是6时期 |
| B.若图3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则c到d过程细胞中核DNA含量不变 |
| C.图4中的l时期的每个细胞中肯定有一半的染色体含有15N;一个精子中含有15N的染色体所占的比例大小范围为0~1 |
| D.若图4 的m时期所有细胞中含15N的细胞占总数比例为X,j时期一个细胞中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总数比例为Y,则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