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材料一:如果问十八大报告中哪一个新词汇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受普通群众欢迎,“美丽中国”无疑会首当其冲。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革新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
(1)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依据。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规划中国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胡锦涛同志则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运用“把握思维的奥秘”(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型思维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江苏省政府提出“环保优先”的发展战略,苏南率先接受“环保优先”的理念,毅然决然打响了修复环境,提升生态文明的攻坚战。把环境指标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硬性指标,项目审批实行“一票否决”,对污染企业实施铁腕执法。治污资金不足,苏南坚持市场推进,污染者付费,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费,利用环保价格杠杆破解治污难题。苏南已成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最集中的地区。
1、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辩证法启示?
2、苏南在节能降耗、污染减排中是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材料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达2400万人,其中包括1300万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800万下岗失业人员,此外还有其他人员300多万人需要等待就业安置。受世界金融危机等国内外因素的影响,我国投资和出口的增长大幅减速,一些企业面临经营困难的局面,部分企业减产、停产甚至倒闭,使部分职工失去工作岗位。
材料二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加强高校毕业就业工作的七项措施: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据此谈谈政府促进就业有什么经济意义。
(2)你认为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3)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国家加强高校毕业就业工作的七项措施。

1153年,金迁都燕京。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后,朝臣曾有激烈争论。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局庸、古北、松亭、榆林等关,东西千里,山峻相连,近在都畿,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使桀纣居之,虽卜善地何益?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摘自《金大国志》等)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支持迁都一方的主张体现了哪些合理的思想?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评析阴阳五行说与“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这两种建都观点。

2008年08月15日《天津日报》报道,天津滨海新区 大步迈向“国家生态区”。天津滨海新区——大港区都是退海之地,土地盐碱化非常严重,自然条件较差,曾经被称为天津的“南大荒”,而且区内石油和石化企业十分密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任务重、压力大。从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和特殊区情出发,大港区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确立了“发展为要、环保为先”的发展理念,提出了“谁投资谁受益,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工作思路,坚持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探索出一条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运作机制的新路子,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格局,大幅度提升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力促进了该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联系上述材料,说明天津滨海新区打造“国家生态区”一系列做法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2)、结合材料分析,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材料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农业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为:农产品质量不高,不能适应消费者对品质、营养、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农业区域性结构雷同,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程度不高等。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产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哲学依据。
(2)、试分析党和政府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政治学意义。
(3)、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现阶段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措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