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2月美国商务部下令禁止美国飞机、船只装卸前往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物资,并针对中国,特别把香港、澳门也列入禁令适用地区。1954年12月“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出台,规定美国“维持并发展”台湾的武装力量。面对这一形势,新中国的外交努力包括
①取缔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②中苏双方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③贯彻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④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外交准则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乾隆十四年(1759年)十月,两广总督李侍尧制定“防范外夷规条”,严格规定外商在华的经济活动。上述“规条”出台的背景是( )
| A.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中外贸易仅限广州一地 |
| B.清政府固守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严格限制商业活动 |
| C.清政府开放两广地方,两广与外商贸易活动频繁 |
| D.外国商人假借经商活动,破坏两广地方经济稳定 |
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这段话反映了陈亮 …( )
| A.重视商业的作用 | B.提倡重农抑商 |
| C.重视农业的作用 | D.提倡农商并重 |
明代冯梦龙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讲述了湖广襄阳府枣阳商人蒋兴哥,从广东贩卖珍珠、玳瑁、苏木、沉香等到苏州枫桥,巧遇同乡米商陈大郎贩米到苏州。从故事中可以看出( )
| A.湖广襄阳商品经济发达 |
| B.“苏湖熟,天下足” |
| C.苏州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
| D.湖广主产珍珠、苏木等 |
宋代吴处厚曾说:“蜀有痃市,而间日一集,如阂疟之发,则其俗又以冷热发歇为市喻。”(《青箱杂记》卷3)这段话反映的是( )
| A.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 |
| B.宋代的城市发展速度很快 |
| C.宋朝的草市有了明显的发展 |
| D.宋朝经济没有能均衡发展 |
以下现象可能出现在17世纪苏州的有 …( )
①东城有大量精美的纺织品准备运往全国各地 ②黎明在花桥有大量工匠在等待雇主 ③晋商乔氏家族兴建三晋会馆 ④大量手工业者购买洋纱织布
|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