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2日上午11点30分。回答题。此时太阳直射点
A.位于北半球,将向南移动 | B.位于北半球,将向北移动 |
C.位于南半球,将向北移动 | D.位于南半球,将向南移动 |
此时,伦敦(北纬51度30分,西经00度07分)的区时为
A.17点30分 | B.3点30分 | C.9点30分 | D.21点30分 |
此时,地球公转的特点是
A.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 B.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
C.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 D.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
未来两个月临河的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A.昼长夜短,昼越来越长 | B.昼长夜短,昼越来越短 |
C.昼短夜长,昼越来越短 | D.昼短夜长,昼越来越长 |
下图为“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取决于()
A.该日太阳直射点位置 | B.该日昼夜长短 |
C.该地太阳高度 | D.该地正午日影长短 |
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下列现象可确定的是()
A.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 |
B.衡水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
C.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 |
D.衡水的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增大 |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每年都有几个月被厚厚的冰层覆盖,春天一到,湖面开始缓慢的融冰过程。在贝加尔湖佩夏纳亚湾距离湖面100~200米的沙滩上生长着一些奇特的松树,这些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的从根下穿行,当地人称之为“高跷树”。图为某年5月贝加尔湖遥感影像。读图,完成下列小题。贝加尔湖北部和西南端湖冰消融时间比中南部晚,其原因是()
A.北部和西南端周边地势高 |
B.北部和西南端受冷高压影响时间长 |
C.北部湖面狭窄,西南端湖面风速小 |
D.北部纬度高,西南端湖水较浅 |
“高跷树”根部裸露是因为该地()
A.降水丰富,便于树木吸收水分 |
B.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 |
C.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 |
D.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 |
2014春运客流量超36亿人次。拥挤、抢票、旅途、思乡……是这场人口大迁移的关键词。人流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区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据20l4年1月26日(农历腊月26)上午l0点的百度数据,在迁入成都的l000个人中,来自北京的占了249个。从成都迁出的l000个人,到北京的就有329个。数据表明这一时段从成都迁出的人口较迁入成都的人口还多了近l00人。专家称之为“逆向春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年轻人中独生子女比例升高,子女接双方父母赴京过节 |
B.北京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 |
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春节在家过年习俗逐渐淡化 |
D.我国成都至北京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 |
春运问题反映出我国城市化严重滞后。解决我国春运难的根本措施应该是()
A.加快交通建设,特别是高铁的建设 |
B.采取有力措施,实现人口的城市化,使更多的农民工有条件在城市居住 |
C.加大商品房的建设,特别是特大城市的商品房建设 |
D.延长春节假期,错开放假时问 |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区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
B.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
C.人口密度十年大幅减小 |
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增长50%以上 |
该省十年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
B.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下列小题。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
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