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题。
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 A.反气旋造成 | B.气旋造成 |
| C.冷锋造成 | D.暖锋造成 |
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 A.气流下沉造成 |
|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
|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
|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
此系统易造成:
|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
|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
|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
|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
日本富士山是日本最美丽的旅游景观之一,山高3776米,位于京滨地区以西100km处,一年中最热月均温24.5℃。每年5月山下樱花盛开,山上白雪皑皑是当地旅游的最旺季节。下图为日本富士山照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富士山的积雪叙述正确的是
| A.为终年积雪 |
| B.为季节性积雪 |
| C.雪线位置西北低东南高 |
| D.雪线位置西北高东南低 |
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火山灰对京滨地区影响大。如果富士山火山喷发,对京滨地区产生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流域内各点的雨水汇流速度有快有慢,汇流时间有长有短。等流时线是流域内汇流到出口断面时间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下图为“某河流等流时线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划分该流域范围的界线为
| A.等流时线 | B.山谷线 | C.山脊线 | D.等流速线 |
上图中流域的地势为
| A.西南高,东北低 | B.西北高,东南低 |
| C.东北高,西南低 | D.东南高,西北低 |
上图所示地区河流侵蚀作用最显著的地段为
| A.S1 | B.S2 | C.S3 | D.S4 |
下图为“某日120°E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该日,可能在7月初 |
| B.该日,长春日出方向为东南 |
| C.该季节,正值尼罗河枯水期 |
| D.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 |
甲地日落时刻为
| A.19时 | B.17时 | C.18时 | D.20时 |
某地的昼长比甲地略短,且两地同时迎来日出,则该地位于甲地的
| A.东北方向 | B.西南方向 | C.东南方向 | D.西北方向 |
下图是“某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40°N,110°E)、乙(40°N,115°E)是近地面的两点,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甲乙两地附近天气系统表达合理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大 |
| B.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连续多日阴雨天气 |
| C.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日阴雨天气 |
| D.甲地和乙地都是晴朗少云,但是甲地气温更低 |
我国古老的气候谚语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如“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处暑节气在每年8月23日左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此谚语反映的气候特征最适合于我国的地区是
| A.珠江三角洲 | B.江南地区 | C.东北地区 | D.西北地区 |
此谚语反映出我国的气候特点是
| A.旱涝灾害频繁 | B.雨热同期 |
| C.夏季高温多雨 | D.冬季寒冷干燥 |
“处暑无雨干断江”是由于
| A.夏季风势力弱 | B.夏季风势力强 |
| C.厄尔尼诺现象 | D.拉尼娜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