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老的气候谚语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如“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处暑节气在每年8月23日左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此谚语反映的气候特征最适合于我国的地区是
A.珠江三角洲 | B.江南地区 | C.东北地区 | D.西北地区 |
此谚语反映出我国的气候特点是
A.旱涝灾害频繁 | B.雨热同期 |
C.夏季高温多雨 | D.冬季寒冷干燥 |
“处暑无雨干断江”是由于
A.夏季风势力弱 | B.夏季风势力强 |
C.厄尔尼诺现象 | D.拉尼娜现象 |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中,该图所示的争议双方不能体现的是
A.持续性原则 | B.公平性原则 | C.阶段性原则 | D.共同性原则 |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倍受世界关注。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21~23题。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
A.水土流失严重 | B.农业基础薄弱 |
C.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 D.自然资源不足 |
我国政府为了推动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保护西部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③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③④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② |
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A.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交流 |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 |
C.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
中国地域辽阔,地域特色鲜明,饮食文化纷呈异彩。在《清稗类钞》里,就记述了清末之饮食状况,称:“各处食性之不同,由於习尚也。则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到清末时,鲁菜、苏菜、粤菜、川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的“八大菜系”。据此材料,完成19~20题。不同的饮食文化体现了区域的
A.共同性特征 | B.开放性特征 | C.差异性特征 | D.整体性特征 |
“八大菜系”形成的原因可能有
①地理、气候、习俗、经济、交通等诸多条件共同影响的结果
②是以物产这一自然条件为基础的
③口味的差异是菜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烹调方法的差别,也是形成菜系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A.入海径流量减少,入海口盐度升高 | B.长江下游径流量增加 |
C.沿线地区水旱灾害加剧 | D.沿线地区农业减产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南水北调” 东线工程水源地水质状况,应选择的最佳方法是
A.调查访问法 | B.问卷调查法 | C.野外实地考察法 | D.文献资料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