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以民主政治为前提和目标,以严格依法办事为理性原则,表现为良好的法律秩序,并包含着内在价值规定的法律精神的一种治国方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们这样辽阔的国度里,要想有效地管理大家的共同利益,一个活力充沛的并且能充分保障自由的政府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样一个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政府里,自由本身将会从中找到它最可靠的保护者。……我怀着欢欣的期待心情,指望在我切盼实现的退休之后,能与同胞们愉快地分享自由政府治下完善法律的温暖。
——华盛顿《告别词》(1796年9月)
材料二 下列材料摘自《拿破仑法典》
第8条 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材料三 下列材料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九条 参议院之职权如左: 一、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但关于行政诉讼及其他特别诉讼,别以法律定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做到“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
(2)材料二体现了《拿破仑法典》哪些基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法典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历史上有何意义?它的基本精神是什么?(3分)
(4)综上,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先年人少田多,一亩之田,其值银不过数钱。今因人多价贵,一亩之值,竟至数两不等。即如京师近地,民舍市廛(房屋),日以增多,略无空隙。今岁不特田禾大收,即芝麻、棉花皆得收获,如此丰年,而米粟尚贵,皆由人多地少故耳。——《清圣祖实录》
材料二:(康熙皇帝说)本朝自统一区宇以来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享太平,生育日以繁庶,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产供数家之用,其谋生焉能给足?……不可不为之筹也。——《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雍正皇帝说)朕临御以来,宵旰忧勤,凡有益于民生者,无不广为筹度。因念国家承平日久,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为艰。将来户口日滋,何以为业。惟开垦(垦荒)一事,于百姓最有裨益。
材料四:清朝前期规定对一产多子的妇女,无论满汉民人,均予以奖励;对高寿者予以表彰;70岁以上的老人许以一丁奉侍,该丁杂派全免,并奖励绢棉米粮;对“百岁寿民妇”“各给银建坊如例”。——陈代光《中国历史地理》
材料五:
——南开大学历史系《清实录经济资料辑要》
请回答:
(1)分析清代人口问题对当时经济生活的影响。
(2)康熙和雍正对当时的人口状况有什么共同的认识?
(3)清朝人口高速增长出现于什么时候?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时候,韩、赵、魏三国的垦荒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中原地区的荒地大大减少。秦国从孝公商鞅变法以来也很重视垦荒,到秦昭王晚年更用分给田宅、免除徭役等办法招徕三晋(韩、赵、魏)三国之民到秦国垦荒,是秦国的荒地迅速得到开垦。
——《中国经济简史》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胜矣。虽南包象、浦,西括邛、山,至于外奉贡赋,内充府实,止于荆、扬二州。
——南朝梁·沈约《宋书》
材料三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业的哪些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根据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表现。
(3)从材料三中你能得到农业发展的哪些信息?结合史实,归纳这些信息对其他经济部门的主要影响。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哪些趋势?
从古今中外各个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胜利的关键所在。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把握住了机遇,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而丧失了机遇,原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也会不进则退,成为时代发展的落伍者。请以具体史实谈谈19世纪俄国的历史发展是如何证明“制度创新的重要性”的。并以19世纪中晚期德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为例,说明“任何国家要想发展,都要有一个统一的国家,非常有力的政府和安定的环境”。结合21世纪中国政府的转型,谈谈你的感想。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都使中华民族蒙受了灾难,请依据史实说明历史是怎样以“进步为补偿”的。
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在中国,无论是隋唐时期,还是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都代表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及至近代,城市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更是紧紧连在了一起。请结合唐朝、明朝及洋务运动时期主要手工业、工业城市分布情况,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在唐朝和明朝时期,除当时的都城外,这些城市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它们的发展反映了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3分).
(2)明朝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明朝中后期,城市的发展又增加了什么新因素?这些新因素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洋务运动时期,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4)洋务派兴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它在客观上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你对此进行简要的评价。(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