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纺织品介绍到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宣……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西方学者说:“1945年的和平从一个意义上说是决定性的,从另一个意义上却是制造了分裂,从第三个意义上说,又是目光远大的。”该学者所说的“第三个意义”是指

A.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了两极格局
B.世界经济体制趋向制度化规范化
C.德日意变成稳定和平的民主国家
D.美苏未达成持久共识而爆发冷战

下面是美国人加里曼访问苏联时与当时的苏联重要领导人柯西金(1904年~1980年)的一段对话:“加里曼:在地方上我同企业领导和官方代表谈话时,我注意到,他们对不久前工业领导安排上进行的变动都感到满意。
柯西金:是的,我们大家都对这次改革结果感到满意。
加里曼:您是指最近进行的工业权力下放吗?
柯西金:我们将加强发展国民经济委员会体系,这个体系使工业管理权力下放同国民经济中央计划相协调。……”这段对话针对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958年戴高乐重返政坛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后,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戴高乐主义”反映了

A.法国军事和经济实力欧洲最强
B.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C.法国主张东西方联合制美
D.恢复法国欧洲的霸主地位的目标

1930 年,斯大林说:“当我们已经不需要容许某种程度的私人贸易自由的时候,当这种容许只会产生坏结果的时候,当我们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商业组织来调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不必依靠私人贸易及其私人流转,不必容许资本主义某种活跃的时候,我们就‘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这表明斯大林的根本意图是

A.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B.否定新经济政策的全部价值
C.排斥市场调节对经济的作用
D.强调单一公有制和政府调控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上述核心观点是

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
B.奴隶贸易不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C.非洲的工业革命已经进行
D.非洲成为了新的市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