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中。
(1)小明先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则牛奶的体积为_______ cm3;接着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如图乙所示,他应先_______,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3g,然后将量筒中的牛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丙所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_______g。
(2)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为_______ kg/ m3,用该方法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_______。
如图甲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设计的电路图,所用小灯泡标有“2.5V”字样。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该组同学连接好电路的最后一根导线时,小灯泡立刻发出微弱的光亮。导致上述现象的不规范操作是。
(3)若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此时灯泡的电阻为Ω。接着用这个电路测小灯泡正常工作(小灯泡两端电压为2.5伏)时的电阻,滑片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4)该组同学分别记录三组电压和电流值,通过计算发现灯丝电阻是不同的,他们还了解到其他组同学也得到类似的结果。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是。
为比较纸锥下落快慢,小明按图甲所示的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其中一个圆纸片被剪去圆心角比另一个大,再分别粘贴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将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小明测得锥角大的纸锥下落到地面的时间为10s,如图丙所示是小华测出的锥角小的纸锥下落到同一地面的时间,应为s,通过比较可得锥角小的纸锥下落得快,判断根据是。
(2)小明为继续探究测出小纸锥下落时的规律,用每隔0.2s曝光一次的闪光照相机拍下了一组照片如图丁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8.40cm,则此过程中,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为m/s.
(3)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不同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为此提出了下列猜想:
猜想一:影响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可能与纸锥的锥角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影响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可能与纸锥的质量的大小有关
①小明用(1)提供的实验事实,得出:锥角小的纸锥下落速度大。对此,你认为小明所得的结论(选填“是”、“不”)可靠的,你判断的依据是。要科学地探究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与纸锥的锥角的大小关系,你的改进方法是。
②为了验证猜想二,简要的做法是.
判断方法是。
某同学做硝酸锌熔化和凝固的实验时,从第12min末停止加热,下表是他记录下来的冷却过程的实验数据.
经历时间/min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温度/℃ |
45 |
42 |
39.5 |
37 |
37 |
37 |
37 |
35 |
33 |
31.5 |
30 |
硝酸锌的状态 |
液 态 |
(1)在表格“硝酸锌的状态”一栏里填上硝酸锌所处的状态.
(2)请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硝酸锌的凝固图像.
(3)整个凝固过程的时间为。
(4)观察图像,说出你的两点发现:
①;②。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跳棋的棋子A和B、刻度尺刻、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要求A、B完全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选 填“A”或“B”)这一侧观察.
(3)使棋子A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选填“是”或 “不”)合理.理由是:.
(4)若在实验时,看不清棋子的像,请你帮他想个办法看清棋子的像:。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M上.
(1)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也能方便地测量.
(2)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