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人创办了一批报刊,如康有为的《中外纪闻》、孙中山的《中国日报》、秋瑾的《中国女报》、于右任的《民立报》,其共同点是
| A.采用白话文写作,通俗易懂 |
| B.主要为满足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 |
| C.都是宣传革命思想的报刊 |
| D.开启民智,传播进步思想 |
科举及第人数是衡量区域社会流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程度的重要指标。如图为明代湖北进士及湖北籍人物著作分布情况。由此可见( )

| A. |
人文环境与人才选拔相互影响 |
| B. |
交通条件制约人才分布的格局 |
| C. |
政区等级与文教水平保持一致 |
| D. |
文化成就与人口升降密切相关 |
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如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和元丰元年(1078)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反映( )

| A. |
土地兼并程度加深 |
B. |
地域经济差别扩大 |
| C. |
商品经济发展加快 |
D. |
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
唐代初期,太宗称:“我今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由于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朝廷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如建中元年(780)规定:“诸边远州有夷僚杂类之所,应输课役者,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夏。”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 )
| A. |
采取灵活政策促进民族交往 |
| B. |
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 |
| C. |
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 |
| D. |
坚持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
司马迁认为,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项羽是天下诸侯的盟主,“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故而在《史记》中将项羽列入本纪。唐代史家刘知几则指出:“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 )
| A. |
史书编纂体例的选择 |
B. |
正统观念的左右 |
| C. |
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 |
D. |
情感倾向的影响 |
象形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创字时的生态环境、经济生活和思想观念等。下表是“农”字的演变历程,其创意是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蜃(蚌壳)制工具从事劳作。“农”字的创制可反映当时( )
|
商 甲骨文 |
周 金文 |
秦 小篆 |
现代 楷书 |
|
|
|
|
|
| A. |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 |
B. |
渔猎采集的劳动方式 |
| C. |
形神兼备的书画艺术 |
D. |
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