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这表明他主张
A.实行大规模国有化改革 | B.取消市场调节作用 |
C.放弃对经济的干预 | D.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
《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
B.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
春秋战国是个大变革的时代,其中政治体制的“变”体现在()
①从禅让到世袭 ②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 ③从井田制到私有制 ④从宗法制到官僚制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