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
阅读下列图表
表:九州的土壤
州别 |
土壤 |
财税级别 |
土壤肥沃程度 |
冀州 |
白壤 |
上上错 |
中中 |
兖州 |
黑坟 |
下下 |
中下 |
青州 |
白坟 |
中上 |
上下 |
徐州 |
赤植坟 |
中中 |
上中 |
扬州 |
涂泥 |
下上 |
下下 |
荆州 |
涂泥 |
上下 |
下中 |
豫州 |
壤、下土坟垆 |
错上中 |
中上 |
梁州 |
青黎 |
下中三错 |
下上 |
雍州 |
黄壤 |
中下 |
上上 |
A. 江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
B. 迟至先秦,当时的人们对各地经济发展才有了一些了解
C. 汉代以前经济发达地区在关中
D. 土壤情况是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条件
南宋时地方官选任实行地区回避,其规定:官员在非乡贯“州县寄居已及七年,虽未及七年,而有田产物力及三等户以上,并不许注授本处差遣”。实行回避制度,主要目的是
A.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
C.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 D.加强对地方管理控制 |
某历史著作中有如下的描述,其中被遮盖的应是
A.枢密院 | B.兵部 |
C.内阁 | D.军机处 |
唐代规定:一切政府法律,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
A.注重依法治国 | B.宰相掌控了决策权 |
C.皇权不断加强 | D.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
“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A.开始设立 | B.逐渐干预地方行政 |
C.仅仅负责监察地方 | D.丧失作用,形同虚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