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甲、乙两地相对高度为800米,丙地位于一海岛上,读图完成题。
丙地海拔可能是
| A.820米 | B.250米 |
| C.420米 | D.390米 |
下列各点中,站在②处能看到的是
| A.① | B.③ |
| C.④ | D.⑤ |
图中虚线处可能有河流流经的是
| A.a | B.b | C.c | D.d |
“春天孩儿面,一日三朝变。”请参阅2008年3月1日至17日上海地区气温曲线图(如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最低气温出现的日期是17天中的
| A.7日 | B.10日 |
| C.12日 | D.17日 |
下列4天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 A.3日 | B.6日 |
| C.11日 | D.16日 |
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太阳辐射也有一些影响。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①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
②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造成地面气温升得很高
③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
④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
|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读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粗线为等太阳高度线,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A为昏线,PB为晨线 |
| B.新一天的范围约占1/8 |
| C.此时的太阳高度①﹥② |
| D.全球昼夜平分 |
此时O点(O点为圆心)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图是

下图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A.30°E,20°N |
| B.150°E,20°S |
| C.30°E,20°S |
| D.150°E,20°N |
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 |
| B.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 |
| C.乙地昼长20小时 |
| D.甲地夜长12小时 |
a、b两城夏至日和冬至日正午等高旗杆的影长及朝向如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a、b两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地自转线速度比a地小 |
| B.a地自转角速度比b地大 |
| C.b地昼长的变化幅度比a地大 |
| D.a地地转偏向力比b地大 |
有关a、b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年中有一次相等 |
| B.一年中有两次相等 |
| C.春分日数值相等 |
| D.夏至日数值相差最小 |
一个旅游团从广州出发飞越浩瀚的太平洋到美国观光。判断以下行程中发生的地理事件,完成下列各题。飞机在飞越太平洋中部时,由于时差的缘故,空中小姐在广播中要求旅客把自己的手表
| A.调快1小时 | B.调慢1小时 | C.调快24小时 | D.调慢24小时 |
从广州到美国的飞行中,旅客观察窗外的昼夜状况,发现这天的白昼时间较平常
| A.长 | B.短 |
| C.一样 | D.无法判断 |
到达美国后,酒店大堂悬挂着三个大钟(如图所示),这时北京时间可能为

| A.5时 | B.8时 | C.16时 | D.21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