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表资料,回答小题。
表:我国四省(区) 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
省(区) |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
耕地面积(万公顷) |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
木材总蓄积量(亿立方米) |
① |
34.3 |
532.5 |
1865.8 |
15.8 |
② |
53.5 |
1539.1 |
727.9 |
15.0 |
③ |
51.9 |
542.4 |
404.4 |
0.4 |
④ |
31.1 |
361.0 |
184.6 |
2.0 |
表1中① ,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A.陇,黑,川,苏 | B.苏,川,陇,黑 |
C.黑,川,陇,苏 | D.川,黑,苏,陇 |
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
B.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
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
D.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
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
B.②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 |
C.③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 |
D.④省(区)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黄河水 |
该图是立体农业、灌溉农业、茶叶园艺农业、热带作物种植业的主要制约条件图,按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A.①立体农业;②灌溉农业;③茶叶园艺农业;④热带作物种植业 |
B.①热带作物种植业;②茶叶园艺农业;③灌溉农业;④立体农业 |
C.①茶叶园艺农业;②立体农业;③灌溉农业;④热带作物种植业 |
D.①灌溉农业;②热带作物种植业;③立体农业;④茶叶园艺农业 |
我国“十一五”规划把推进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放到重要位置。环渤海城市布局由三个都市圈(京津唐、辽中南、山东半岛)构成。“三圈”以特大城市为核心、城市聚合轴为骨架、都市圈为网络。它将带动和推进环渤海地区的城市化,结合该图及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19-20题。三个都市圈共同的自然特点是
A.矿产资源丰富 |
B.地形为平原 |
C.水资源充沛 |
D.河运便利 |
关于目前环渤海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内城市化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均衡性 |
B.城市聚合轴往往是主要交通干线 |
C.城市化发展速度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D.三个都市圈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 |
读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17-18题。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A.60% 计划生育 | B.30%鼓励生育 |
C.90%计划生育 | D.30% 引进外来移民 |
该图为“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5-16题。该山可能位于
A.北半球大陆东岸 | B.北半球大陆西岸 |
C.南半球大陆中部 | D.南半球大陆东岸 |
影响该山麓地区的大气环流是
A.信风 | B.季风 |
C.西风 | D.西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 |
该图为一段纬线,P点以东是海洋,Q点以西是海洋,S和T之间为某一海域,其余为陆地,回答12-14题。S—T之间的海域的洋流是
A.本格拉寒流 | B.莫桑比克暖流 | C.加那利寒流 | D.季风洋流 |
实际观测表明,P海岸降水明显多于T海岸,其主要遵循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B.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D.非地域分异规律 |
P沿海地区的自然带是
A.热带荒漠带 |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C.热带草原带 | D.热带雨林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