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
材料一: 2013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 随着气候变化的发展,天气观测和预报对于保障人类健康与安全、促进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空前上升。“气候无国界”,任何一场局部的气候都有可能演化成全球性事件,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中国作出相应承诺积极承担减排责任,并且支持联合国在推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材料二:2013年6月9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对拉美三国的访问及中美首脑会晤。两国元首同意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习主席用三句话作了精辟概括: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 三是合作共赢。
(1)材料一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哪些相关知识?
(2)材料二说明我国坚持_____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
(3)习主席的精辟概括是如何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的?
2010年春季,西南5省面临世纪大旱,5000多万同胞受灾。这场少见的世纪大旱使农作物受灾面积近500万公顷,其中40万公顷良田颗粒无收,2000万同胞面临无水可饮的绝境。在中央统一部署下,遭遇旱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拔资金、物资,组织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官兵,全力抗旱救灾保证生产生活,取得显著成果。
(1)政府为什么必须承担抗旱救灾的职责?
(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政府在抗旱救灾中履行了怎样的国家职能?
新校区、新家园。2010年5月8日是致远中学乔迁新居的日子。但我们同学上学要经过多个十字路口,由于未设置红绿灯,给我们同学交通出行带来了不便,并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高一(1)班小明同学于是写信给我们的李县长,在李县长的关心下,有关部门克服困难,设置了红绿灯和交通护栏。
(1)你认为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合法渠道反映这一问题?
(2)在上述材料中,小明是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的?
【选做题《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2008年7月7日至9日,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美国、英国等八国集团首脑(G8)北海道洞爷湖举行会议。主要议题包括非洲发展、气候变化、世界经济、能源和粮食安全、国际安全领域等问题。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
某班探究小组根据这一背景开展探究活动。
(1) 在材料分析小组的讨论中,有的同学认为,上述八国和我国一样都实行代议制,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对此,你作何评价?
(2)在课堂讨论中同学一致认为我国的政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仍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请你谈谈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政治制度?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9年7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工作。会议强调,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大力发扬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应该如何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7月28日,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闭幕。这次对话最突出的成果是中美在解决全球金融危机、地区安全关切、全球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等共同挑战方面扩大了合作。就中美关系问题,胡锦涛主席多次指出,两国要共同致力于建立“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多年来,中美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分歧,中美关系在一波三折中向前发展。
材料二在伊朗核问题上,中美两国主张存在较大分歧。美国政府主张对伊朗进行制裁,甚至扬言使用武力;而我国政府既反对伊朗发展核武器,又主张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危机,不赞成对伊动武。
(1)中美关系发展一波三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请用我国外交政策的相关知识回答:上述材料中我国是如何处理外交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