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关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外学者形成了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孟德斯鸠)是西方思想家中第一个将中国划入“专制政体”的。他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因此,孟德斯鸠被认为是“从否定方面将中国列入一种世界模式的第一人”。
这种论断,原本只是18世纪西欧个别人并无多少根据的论断,……只不过是一种“地方性知识”,不会有多大世界性影响。但是(最终)……包括“中国专制说”在内的西方学说……逐渐成为支配性的话语。这种变化显然不能仅从学理内部加以解释,更多的需要考虑思想生存的外在环境。             
——摘编自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主义说的知识考古》
(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
(2)如何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是一种比较“开明的专制”。请结合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简要说明
(3)结合明清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简要说明孟德斯鸠把中国划入专制政体依据是什么?其否定中国专制政体的目的是什么
(4)从“思想的外在环境”分析18世纪以来“中国专制说”为什么会从“地方性的知识”逐渐成为“支配性的话语?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历史上的官员籍贯回避制度,源远流长。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武帝规定除京畿外,其余地方上至郡国守相,下迄县令、长、丞、尉,均不用本郡国人,这是明确规定籍贯回避的最早记载。唐代规定官吏不得在本籍及其邻近州县任职。宋代规定地方官不得在原籍任职,与本人或本家族有密切利害关系的地区,如本人或其父辈曾经生活过或曾任职、置有财产等地区,都在回避范围之内。清代进一步规定,即使待任命的官员,其籍贯与即将担任官职的地方,虽然不属于同一省、府、县,但二者相隔距离只要在五百里之内也必须回避。
——摘自吕建中《中国古代的人事回避制度及其意义》
(1)结合史实说明西周时期为什么没有实行官员籍贯回避制度?结合材料,分析官员籍贯回避制度的发展趋势和作用。
(2)古希腊的克里斯提尼曾推行地域部落取代氏族部落的政策,与中国古代官员籍贯回避制度相比,本质上有哪些异同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政制)速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本朝惩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久困弱。
——《朱子语录》
材料三 元统一,疆域辽阔,为了适应全国辽阔疆域管理,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元行省辖区广褒,权力空前,《元史·百官志七》云:“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行省“不得彻承制署置属吏”,“十省之属自篼库(保管仓库的役吏)而上,皆命于朝”;“诸行省用及千定(锭),必咨都省”;“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军事上在批准调军程序、委任统军人等方面要受中央节制,布置调换戊兵、整点军队等事宜更是由朝廷直接掌握。御史台、行御史台,和各道廉访司对行省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察。
——摘编自宋濂《元史》等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做“一切收了”的?如何认识朱熹“州郡遂日久困弱”的论断?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城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屋三植树,敢致功力。
——摘自《旧五代史·周太祖纪》
材料三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
材料四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摘自《救荒活民书》
请回答:
(1)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古代社会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诸因素。
(3)通过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

阅读下列材料:( 16分 )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旧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回答: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学派的观点?( 4分 )
(2)材料二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项派别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 4分 )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2分 )
(4)据上述材料,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6分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 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材料二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 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材料三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于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请回答:
(1)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2分)
(2)结合材料2及所学知识回答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并指出其实质。(4分)
(3)据材料3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6分)
(4)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影响。(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