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 11 月 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党的这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材料一: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总体布局问题一直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既有明确的指导方针,同时对总体布局的认识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逐步深化、不断完善。
(l ) 结合材料一,从生活与哲学“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发展历程的认识。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部分。当前,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任务,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部门职能交又、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消除体制性障碍,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2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寻觅社会真谛”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材料三:党的十八指出,要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但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 GDP 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为了追求政绩,一些地方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贪大求洋,搞一些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大广场、大马路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些不正确的政绩观,片面追求 GDP ,忽视将速度、效益统一,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忽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结合,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影响了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而且老百性怨声载道。对此,党中央和国务院一再指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政绩现,追求“绿色 GOP " ,不提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时的假政绩,坚持求真务实,切实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3 )请结合上述材料并从“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角度说明怎样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政绩观。 ( 9 分))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会员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减军、环保、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参与创建了上海合作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了领导人对话机制,与欧盟建立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与非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发展中国家组建的国际组织发展友好关系。目前,我国已与150多个国际组织建立了关系。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外交往的扩大,我国和国际组织的关系必将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我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2)我国积极发展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有何重要意义?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一年多来,开局良好,势头强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已成为推动全省转方式调结构、向经济文化强省迈进的强大引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山东省第十一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王全杰提出:“山东要发展蓝色经济,首先在文化意识方面要加强宣传,使全省人民都懂得海洋的历史和文化、海洋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在海洋科学和文化领域要加强宣传和普及,引起大家对海洋的重视。”“山东海洋开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条件突出海洋文化,形成海洋文化产业高地。”
(1)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山东要发展蓝色经济需要加强建设“海洋文化”的理论依据。
材料二蓝色经济首先要保证大海的本色,环境和生态是第一位的考虑。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蓝色经济建设中占据了厚重的分量。到 2015年,山东将新建和升级各类保护区约80处;到2020年,新建和升级各类保护区约50处。到2015年和2020年,破损岸线治理率也将分别达到80%和95%。同时,加强海岛水土流失防治,开展海岛珍稀野生动物和海洋生物物种救护行动,加快推进生态海岛建设,建设一批海岛生态保护示范区。
(2)结合材料四,从 “矛盾基本属性”的角度说明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山东努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1)图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有人认为“只要增加财政收入,就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2)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既是政府部门的职责,也是每个公民的期盼。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作为一名公民应如何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协力提升“幸福指数”?
材料二“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山东省委省政府针对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问题,强调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制定重点整治严厉打击的措施,既严格的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又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监管执法责任,共同来保障食品消费安全。
(3)结合材料二,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山东省直面食品安全问题的哲学依据。
(1)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2011年6月30日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法律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3%至45%,修改后的个税法将于9月1日起施行。与之前起征点2000元相比,修改后的个税法将起征点提高了1500元,这将大幅减轻中低收人纳税群体的税负,全国6000万人将不需缴纳个税。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由此可见()
A.税收具有相对固定性的特点 | B.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唯一来源 |
C.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 D.我国公民都是法律规定的纳税人 |
(2)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情况
材料二: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项目支出情况(部分):
①我国财政收入逐年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②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两者的关系是决定。
③国家财政对农林水利事务的支出有利于建设,提高农民的。
根据材料二,回答财政有哪些作用?
材料一: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的比重(%)
年份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1991 |
24.5 |
42.1 |
33.4 |
2001 |
15.3 |
51.1 |
33.6 |
2010 |
10.2 |
46.8 |
43.0 |
注:国家统计局测算,2010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同比增加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同比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同比增长9.5%。
材料二: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上升较快,渐趋合理。
(2)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表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劳动力会日趋减少,整个社会劳动力开始由过剩转向短缺。这时一般会出现 ()
A.社会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B.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较快上升
C.第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开始下降 D.农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显著上升
(3)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请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提出你的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至少两条)
(4)我国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应当实现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
的转变。
(5)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我们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