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3 年 4 月 20 日 8 时 02 分,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 . 0 级地震。地震的发生给我们雅安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许多人痛失亲友,家园毁损严重。天崩地裂的地震带来的不仅是伤痛,更给我们以哲学的思索。
材料一:从四川汶川地震到云南盈江地震,从海地地震到日本特大地震再到雅安芦山地震,近年来,地震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地震造成的伤害和苦难使人们对地震预报产生了疑虑。然而,关于地震预报,研究人员永不言弃,虽然到目前为止,人类并未发现非常有效的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但绝大部分科学家坚信,地壳的运动也会遵循其固有的客观规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一定能够找到一种准确预测的方法,绝大部分科学家对地震预测持“乐观态度”。
l )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说明材料一中绝大部分科学家对地震预测持“乐观态度”的原因。( 8 分)
材料二:“4·20”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要指示:地震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灾情就是命令,要在第一时间统筹协调各方面救援力量,立即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国务院办公厅要求由于此次地震灾区处于河谷地带,空间十分有限,道路狭窄,交通不便,加之余震不断,如大量人员前往灾区,将给救灾和安全工作带来新的困难,要求志愿者不要自行进入灾区;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科学施救,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同时加强地震监测,切实防范余震带来的次生灾害,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安全工作。李克强总理在重灾区龙门乡时安慰受灾民众“别伤心,我们灾后重建,新家会比以前更好”。尽管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灾区重建工作也困难重重,但我们相信雅安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2 )请从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角度说明材料二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 ( 12 分)
材料三:党的十八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在这次地震中,尽管我们雅安受到了重创,但相信有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有我们雅安人民的自强不息,坚强的雅安人民一定会建设一个更加美丽的雅安。
3 )请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为雅安灾后重建提出一些建议。(6 分,最少三条)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新型思维方法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科学发展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长期以来,中国对居民电价采取低价政策。近年来中国能源供应紧缺、环境压力加大等矛盾逐步凸显,煤炭等一次能源价格持续攀升,电力价格也随之上涨,但居民生活用电价格的调整幅度和频率均低于其他行业用电,居民生活用电价格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从而造成用电量越多的用户,享受的补贴越多;用电量越少的用户,享受的补贴越少,既没有体现公平负担的原则,也不能合理体现电能资源价值,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酝酿四年之久的居民阶梯电价,于2012年7月1日起试行。居民阶梯电价,共分三档,第一档为基础电量,价格不变,第二档每度涨5分,第三档涨3毛。绝大部分省份上调了第一档电量,绝大部分地区的覆盖率大大超过80%,甚至有些地区达到90%。第一档电量高的月均260度,低的150度。按照该阶梯电价,用电量越大,所交的电费就越多。制定这一政策,为的是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节约用电。此次电价上涨后,企业的用电负担会相应增加,因此,为消化涨价因素而进行节能减排,显得更加重要。
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实行阶梯电价的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GDP和城镇化率情况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已达到80%。
材料二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据统计,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这对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形成巨大需求。同时,城镇可以吸纳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运用有关就业的知识,说明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材料三 2013年8月16日以来,广东多地遭受暴雨到特大暴雨的强降雨袭击,降雨范围由西向东北呈蔓延态势,导致多条江河水位上涨。潮南、潮阳洪涝灾害灾情特别严重,华润万家有限公司和汕头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在灾情发生后迅速行动,联合购买了一批包括纯净水、大米、食用油、面包在内的总值约24万元的救灾物资。北京潮人商会募款近千万,全国各地潮人企业家纷纷将食品送到灾民手中,诠释了大灾有大爱,潮人一家亲。
(3)结合材料三,运用生产、劳动与经营的知识,说明众多企业投身抗洪救灾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为此, 2013年1月下旬,习近平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结合材料一,运用正确的消费观说明我们怎样才能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材料二在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下,“节俭”成为2013年全国的新风尚:节俭新风正在改变中国。今年一季度,全国餐饮业收入增长8.4%,比上年同比放缓4.2个百分点。特别是靠政务宴请过日子的大型高端餐饮业销售下滑明显,四星级以上酒店营业额下降18.9%,开始“入冬”遭遇“寒流”,相关行业纷纷开始转型谋求出路。
(2)结合材料概括我国餐饮业现状,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为高端餐饮业走出“寒流”打好转型战提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广州市某校高三(7)班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时,就我国实现“文化强国梦”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甲同学认为,我国有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积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立足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乙同学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人人有责,我们要积极响应,提升素质。
丙同学认为,我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1)从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角度,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实现文化强国梦。
(2)指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体现什么哲学道理。

(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当前,油价高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凸显,汽车消费者日趋理性,提倡环保消费和前瞻消费。这种新的消费观念催生出低油耗、低排放、一车多能的时尚新车型,并逐步引领汽车消费的新趋势。
(1)图1图2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消费新趋势对汽车行业的影响。(12分)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汽车企业应该如何适应汽车市场的发展?(10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