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①。
谁见汀洲②上,相思愁白苹③。
注释:①落日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五湖:这里指太湖。
②汀洲:水中可居之地,这里指江岸。
③白苹:一种水草,花白色。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联,诗人通过“望”、“挥手”等动作描写,表现了与友人惜别的情景。 |
B.第三联,描绘了朋友远行而去,独留诗人在落日的太湖边惆怅的景象。 |
C.第四联,写诗人站在汀洲上不忍归去,情景交融,表达了不尽的愁思。 |
D.全诗虽没有“别离”二字,但诗人借眼前之景表达情思,有婉曲之妙。 |
本诗第二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侧面描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闺思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注:“渔阳”在古代多指征戍之地。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
苏 幕 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①,追②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①黯乡魂:思念家乡,黯然消魂。 ②追:追随,引申为“萦绕”。本词上片写寥廓多彩、境界悠远的秋色,其中着一“寒”字,突出了;“”一句将“天”“地”“水”三种景象融汇一体。上片末两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全词内容上的作用是。
本词是乡思离愁之作,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写“乡思离愁之深重”的。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远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有人评价此诗前两句中“断”“复”两字,似不着力,却耐人寻味,请结合诗句说明,这两字有怎样的意味?
答:后两句,按常情应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行人”,作者笔下所写却与常情相悖,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谈谈你的理解。
答: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初见嵩山的心情。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