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文中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哽住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钟声响了意味着什么?“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什么?(2分)
文中对韩麦尔的刻画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这些描写人物的方法,集中体现了韩麦尔先生______            __的思想感情。文中最能表达韩麦尔先生心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话也不说”。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是因为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概括说明内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往事依依》选段,完成11—14题。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的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了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这一段文字叙述的是什么往事?作者认为这一往事对她而言,有怎样的意义?
“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这一句话,在这一段文字中的作用是什么?
两位国文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有什么不同呢?他们对“我”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为你打开一扇门》中说“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请结合上文,说说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丰富了作者哪方面的感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会哭的人更健康
①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长期以来,传统观念一直教导我们,哭泣是软弱的表现,尤其对男人更是如此。然而,当我们强忍泪水,听凭痛苦和悲伤侵蚀身体时,其实是拒绝了一种健康的宣泄方式。
②哭泣自有其奥妙。美国的生化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一批志愿者先看情感电影,等他们被感动得哭了,就将泪水收进试管。几天后,再利用切洋葱的办法让同一群人流下眼泪。结果显示,因悲伤而流的“情绪眼泪”和被洋葱刺激出的“化学眼泪”成分大不相同,在“情绪眼泪”中含有儿茶酚胺,而“化学眼泪”中却没有。这是大脑在情绪压力下释放出的一种化学物质,体内有过多的儿茶酚胺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时,甚至还会导致心肌梗死。所以,当我们落下“情绪眼泪”时,排除的是有可能致命的“毒”。
③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们心情压抑时,体内还会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而哭泣时这些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也会随着泪液排出体外,这同样也会有效降低有害物质在体内的浓度。
④研究还发现,眼泪不仅能把有害物质带出体外,泪腺自身还能分泌出一种活性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对全身各部位伤口的修复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一个外伤病人,哭得越厉害,伤口便愈合得越快。反之,忍住泪水,压抑了泪腺工作,就会延迟伤口愈合。在这一点上,眼泪不再是意志薄弱的表现,而是加速伤口愈合的天然药物。
⑤可见,哭有其生物学意义。哭是对人体的一种安全保护。
⑥哭还是人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有效方式之一。在遭遇严重不幸时大哭一场,是人体对不幸的自然反应。人在哭泣后,其情绪强度一般也会降低40%,这便解释了为什么哭后人的心情也会变得稍微舒畅。不情愿哭或哭不出来,身心可能就会出毛病。被抑制的紧张情绪若不能及时发泄出去,还会导致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风湿、冠心病或者其他与情绪有关的疾病发作。像神经性气喘等疾病,就与隐忍不发关系亲密。而偏头疼及许多无名病痛,如胸口发胀、咽喉肿塞、脑袋涨痛等,都可能与过度抑制情绪有关。还有男人大多没有女人长寿,重要缘由之一就是女人一般比男人爱哭。据考证,女性哭的频度为男人的5倍,女性平均每人每月至少要哭5次,而男人只有1次。看来,经常强忍眼泪等于慢性自杀绝非危言耸听。
⑦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或挫折、委屈郁闷的时候,实在没必要绷着脸强装出一副硬汉样。记住:会哭的人,才更健康。
为什么说“会哭的人更健康”?请简要概括。
第④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⑥段画线句中加点的“据考证”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消除人们对“哭泣是软弱的表现”的偏见,为哭 “正名”的科普文章。
B.当我们因悲伤而落下“情绪眼泪”时,排除的是有可能致命的儿茶酚胺。
C.人在遇到困难或挫折、委屈郁闷的时候,适当的“哭”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D.偏头疼及许多无名病痛,如胸口发胀、咽喉肿塞等,都是由于过度抑制情绪引发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父亲的一课·王熙章
16岁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渐渐地,一有空我便溜到与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几个月下来,我微机知识没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经常玩个通宵达旦。
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网民中,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两句:“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
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我对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黑地。
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我正痴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一个声音说:“好!精彩,好安逸哟!”
这话音好耳熟,方言土语在城里极少能听见。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说:“章子,精彩,来,继续玩!”
我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不但不骂我,竟然让我教他玩游戏。我兴奋地抓住他的手,教他如何选择按键、如何控制鼠标、如何躲避对方的打击、如何出击,没想到父亲学得还真快,不到3分钟便投入于那醉人的游戏中。
一晃7天过去了。父亲的玩法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上瘾,竟好几天通宵达旦泡在网吧中。
这时,我的衣袋中只剩下30块钱了。父亲省吃俭用,每月寄400元钱给我做生活费,我却将它们全都消费在了这些醉人的游戏中,刚过了半个月,我的衣袋就快空了,再向父亲要钱,我开不了口。
那天在网吧里,父亲问我:“章子,身上有钱吗?拿出来,让爸过足这把瘾!”
一听这话,我的脑袋便“嗡”地一下大了。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说他在城里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便让我去找方伯伯,可我却压根儿没心思去见那些古板的人。
那个秃顶的网吧老板又来催缴费了。按每小时两元结算下来,父亲已欠费300余元。眼看父亲翻遍他所有的衣兜,再也没有翻出一分钱来,我心里焦急万分。
网吧老板呈现出他从未有过的凶相,威胁说:“3个小时内不缴清欠费,就把你们扭送到派出所。”父亲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偷眼看着网吧老板那副讨债不成不罢休的架势,不由胆战心惊。
我退下手腕上那块花去父亲80元钱买给我的手表作抵押,谁知网吧老板竟然不屑一顾。
父亲指着他身上那件过年时新买的呢大衣诚惶诚恐地说:“要不,我、我脱下这身衣服给你?”
网吧老板用鼻孔哼了一声说:“一个乡下人的破衣服,能值几块钱?”
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将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在对我的父亲指指点点:“没钱玩什么游戏?乡巴佬!”这时我看见父亲的嘴角抽了抽,就在那一刻,我感觉那讥讽的话语就像皮鞭似的抽打在我的脸上。我发狂似的冲出人群,找我的同学去借钱,可他们一见我,仿佛都如见了瘟神,慌忙离去。
“天哪,这个时候,我到哪里去弄钱解救我的父亲?”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心里说。我不禁悔恨交加。回到网吧,跪倒在父亲面前,我痛哭失声地说:“爸,是我害了你,我不该教你玩这种害人的游戏!”
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他一把拉起我说:“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来,爸给你介绍一位伯伯,他就是我在家跟你提起过的方伯雄伯伯!”
我抬起头来,顺着父亲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网吧老板一反常态,正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节选自《当代微型小说精选》)
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我”对学习微机课程感到枯燥,却对网络游戏非常痴迷,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对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思考。
B.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塑造出方伯伯这一形象丰满的人物,使小说情节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C.小说中描写围观人群对父亲讥讽的话语、同学对“我”借钱时的慌忙躲避,是为了反映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和冷漠。
D.这篇小说以“父亲的一课”为题,意在表现父亲对“我”的一次教育。小说以“我”沉溺网络游戏为开端,“我”到处筹钱替父亲还债是小说的高潮。

小说中,“我”的情感态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转变过程,请完成下表

情感态度
迷恋
害怕


恐惧
痛苦

事件
痴迷于网络游戏
父亲突然出现在网吧里
父亲没骂“我”,反而让“我”教他玩游戏
“我”没有了生活费,而父亲玩游戏已欠钱不少
网吧老板凶狠逼债
围观人群对父亲的讥讽
害了父亲却无力解救他,跪在父亲面前哭诉


答 ①
小说描写了一位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对于这种方式,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异议,你的看法怎样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章。
亲亲土豆
迟子建
礼镇家家户户种土豆,秦山夫妇是种土豆的大户。秦山又黑又瘦,他媳妇比他高出半头,叫李爱杰,温柔又贤惠。他们去土豆地时总是并肩走,九岁的女儿粉萍跟在身后,一会儿去捉蚂蚱,一会儿又用柳条去戏弄老实的牛。
秦山一家子爱吃土豆。初秋时令,秦山有一天吃着吃着土豆就咳嗽得受不住了,双肩抖得像被狂风拍打的衣架,只觉得五脏六腑都错了位。秦山咳嗽累了迷迷糊糊睡着了。李爱杰担心秦山,第二天早早就醒了。她发现秦山枕头上有一摊血,一种不祥的想法使她哆嗦了一下。早饭后她左劝右劝,秦山这才答应进城看病。
李爱杰将家里的积蓄全部带上,又关照邻居照顾粉萍。邻居问秋收时能回来么?秦山咧嘴一笑:“我就是有一口气,也要活着回来收最后一季土豆。”
李爱杰拍了一下秦山的肩膀,骂他:“胡说!”
听着妻子恍若回到少女时代的声音,秦山心里有种比晚霞还要浓烈的伤感。
秦山住院后脸色便开始发灰,他觉得人生埋伏着的巨大陷阱被他踩中了。一次,趁没人在旁边,秦山忽然拉住妻子说:“爱杰,要是确诊是癌,咱可不在这遭这份洋罪,我宁愿死在咱家的土豆地里。”
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当李爱杰被医生叫到办公室后她知道一切都完了。
医生说:“晚期肺癌,已经扩散了。”
李爱杰只觉得一下子感觉不出阳光的存在了。为掩饰内心慌乱,她回去时特意从住院处门前的花坛上摘了一朵花掖在袖筒里。秦山正在喝水,李爱杰趁他不备将花掏出来:“闻闻,香不香?”
秦山深深闻了一下,说:“还没有土豆花香呢。”
“土豆花才没有香味呢。”
“谁说土豆花没香味?它那股香味才特别呢,一般时候闻不到,一经闻到就让人忘不掉。”
李爱杰凄楚地笑了,就着这股笑劲,她装作兴高采烈地说:“咱得高兴一下了,你的病确诊了,就是普通的肺病,打几个月的点滴就能好。”
“没有大病当然好。”秦山说,“咱都来了一个多礼拜了,该是收土豆的时候了。”
“你放心,咱礼镇有那么多的好心人,不会让咱家的土豆烂到地里。”李爱杰说。
“自己种的地自己收才有意思。”
一天,秦山忽然说:“钱都让你把着,你就不能给我几百让我花花?”
“我才没那么抠门呢。”李爱杰抿嘴一乐,从腰包数出三百块钱给了秦山。
第二天下午,李爱杰一进病房就傻了眼。秦山不见了,病服堆在床上,床头柜上的饭盒不见了,床下的拖鞋也不见了。秦山会不会去死呢?这些天她哭了几场,尽管回病房前洗了好几遍脸,又站在院子中平静了一番,可她红肿的眼睛也许让他抓到蛛丝马迹了。他没有告别就走了,看来是不想活了。她去江边、铁路交叉口以及公园幽深的树林,一切可以自杀的场所几乎都跑遍了。天黑的时候,仍不见秦山的影子。
极度焦虑的李爱杰突然意识到秦山一定是回礼镇了。一个要自杀的人怎么会带走饭盒、拖鞋等东西呢?她又想起秦山那天要钱的事,就更加坚定地认为秦山回家了。
李爱杰赶回礼镇时,远远就看见秦山猫腰在自家的地里起土豆,粉萍跟在他身后用一只土篮捡土豆。正是秋天的午后时光,没有一丝云,凉爽的风在东游西逛。秦山穿着蓝布衣,阳光沉甸甸地照耀着他,他在明亮的阳光中闪闪发光。李爱杰从心底深深地呼唤了一声:“秦山——”双颊便被自己的泪水烫着了。
收完土豆后,秦山消瘦得越来越快,他常常痴迷地望着李爱杰一言不发。秦山在下雪的日子里挣扎了两天两夜,终于停止了呼吸。礼镇的人都来帮助料理后事。出殡那天,天寒地冻,墓穴挖不深,要去拉一马车煤渣来盖坟,待到春暖花开再培新土。李爱杰突然阻拦道:“秦山不喜欢煤渣。”她拎着几条麻袋走向菜窖,吩咐几个年轻力壮的人:“往麻袋里装土豆吧。”
礼镇人看到一个不同寻常的葬礼。秦山的棺材落入坑穴,李爱杰上前将土豆一袋袋倒在坟上。只见那些土豆咕噜噜地在坟堆上旋转,最后众志成城地挤靠在一起,秦山的坟豁然丰满充盈起来。雪后疲惫的阳光挣扎着将触角伸向土豆的间隙,使整座坟洋溢着一股温馨的丰收气息。李爱杰欣慰地看着那座坟,想着远在天上的秦山会一眼认出他家的土豆地吗?他还会闻到那股土豆花的特殊香气吗?
李爱杰最后一个离开秦山的坟。刚走了两三步,忽然听见背后一阵簌簌响动。原来坟顶上一只又圆又胖的土豆从上面坠了下来,一直滚到李爱杰脚边,仿佛一个受宠惯了的小孩子在乞求母亲至爱的亲昵。李爱杰怜爱地看着那个土豆,轻轻嗔怪道:“还跟我的脚呀?”(选自《迟子建文集》,有删改)
这篇小说并不着意表现生活的辛酸和命运的残酷,而在字里行间涌动着温情的力量。联系全文,简要说说温情的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
除了带走饭盒、拖鞋等物件以及要钱的事可以看出秦山肯定回家了,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为写秦山回家了必要的铺垫?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3处。
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
根据括号里的问题,作出合理的解说。
(1)“李爱杰从心底深深地呼唤了一声:‘秦山——’双颊便被自己的泪水烫着了。”(李爱杰终于看到丈夫,理应放心和高兴才对,可她为什么流泪呢?)
(2)“李爱杰怜爱地看着那个土豆,轻轻嗔怪道:‘还跟我的脚呀?’”(李爱杰对土豆的怜爱和嗔怪应如何理解?)
只见那些土豆咕噜噜地在坟堆上旋转,最后众志成城地挤靠在一起,秦山的坟豁然丰满充盈起来。雪后疲惫的阳光挣扎着将触角伸向土豆的间隙,使整座坟洋溢着一股温馨的丰收气息。
秦山觉察到自己身患癌症后放弃治疗回到家乡,这样做是不是对自己、对家人不负责任?请结合小说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章。
留一份寂寞给自己
①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你看那路上行人,行色匆匆,鱼贯穿行;你看那空中航班,南来北往,穿云破雾……哪一个不是为名,抑或为利而忙碌?正是因为太多太多的人把名利当作了人生的基点,才使得原本清静的世界喧嚣不已,才使得原本简约的人们繁忙不堪。然而,为名为利繁忙之余,倍感身心疲惫的人们却又常为终生碌碌无为而遗憾不止,于是在垂暮之年依然发出“可怜白发生”的人生哀叹!
②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名利于人,实乃身外之物,如何值得用弥足珍贵的生命去换取?如何值得用欢歌与笑语去赎买?再说“鹪鹩(jiāoliáo)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一腹。”人又何必用无谓的繁忙,去充塞自己人生的闲暇与安宁,去漠视自己人生的快乐与欢欣;为什么不给自己留一份至清至性的寂寞呢?
③只有留一份寂寞给自己,才能在寂寞中享受生活的真味,体味生命的快慰。真水无香,平淡最真。人只有在心无羁绊,思无杂念的境况下,才能看见生活的本真,还原生命的滋味,追寻到生命的乐趣。陶渊明辞官而归田园,抛弃虚伪和浮华,把一份寂寞留给自己,终于使自己体会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一份惬意,享受到“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的人生的三大快慰;方山子“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归隐山林,把一份寂寞留给自己,终于使自己享受到了“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的一份满足和快乐;刘禹锡隐居陋室,把一份寂寞留给了自己,终于品味到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一份诗情画意,享受到了一份“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心灵的恬静与快乐。
④只有留一份寂寞给自己,才能在寂寞中坚守自己的本性,在坚守中丰厚自己。在现今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环境中,人只有留一份寂寞给自己,在寂寞中坚守本性,在坚守中励精图治,风发扬励,才不至于身心俱损,徒耗光阴,毕生一事无成,徒增感叹。真正珍爱生命的人,都懂得抛弃繁文缛节,崇尚简约,将自己置于一份寂寞之中,让有限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最旺,生命之光照耀得最远。大学问家钱钟书谢绝一切采访,也从不在任何会议上露面,长期蜗居书斋,杜门避嚣,专心治学,终年过着深居简出的简约生活。他说:“我不愿意因为开着无谓的会,做着无聊的事,说着不痛不痒的话而浪费生命。”结果钱先生著述等身,人生丰厚无比。
⑤只有留一份寂寞给自己,为心灵腾出一个宁静的空间,才能反躬自省,感悟生命。老子说:“五色令目盲,五音令耳聋,五味令口爽。”一个生活在喧嚣嘈杂社会中的人,如果不能心有定力,就容易随波逐流,进而丧失心志和灵魂,人也就变得平庸甚至庸俗。因而,一个人,只有留一份寂寞给自己,时常给心灵腾出一个宁静的空间,让心灵遨游于天地,才能“养天地之正气”;让言行比照于贤人,才能“法古今之完人”,才能“吾日三省吾身”,才能“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才能达到心灵的饱满和充盈。
⑥由此可见,留一份寂寞给自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人啊,与其无谓地在喧闹中为名利忙碌,不如留一份寂寞给自己,让自己在寂寞中嬗变,变得飞扬而超越。
阅读全文,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第④段列举大学问家钱钟书的事例,其作用是什么?
请具体分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段引用司马迁《史记》中的语句目的在于引出论题,同时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B.第②段在文中起过渡作用,段末的疑问句自然引出下文三个分论点。
C.第③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有力论证了“只有留一份寂寞给自己,才能在寂寞中享受生活的真味,体味生命的快慰”的观点。
D.全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即开头提出话题,主体从三个方面论证论点,最后归纳总结,发出号召。条理清晰,论证严密。

读了本文,你对“寂寞”又有了怎样深刻的认识?请结合以下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治学的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也就是说做学问成大事者,必须登高望远,明确目标方向,耐得住寂寞。
材料二:《名人传》中的音乐巨人贝多芬,在两耳失聪后,长期隐居在维也纳乡村,他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人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寂寞和安静。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用在音乐创作上,完成了《命运交响曲》《欢乐颂》等著名的音乐作品,最终成为时代的巨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