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习小组利用铁与稀硫酸的反应,进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 序号 |
铁的质量/g |
铁的 形态 |
V(H2SO4) /mL |
c(H2SO4) /mol·L-1 |
反应前溶液 的温度/℃ |
金属完全消 失的时间/s |
1 |
0.10 |
片状 |
50 |
0.8 |
20 |
200 |
2 |
0.10 |
粉状 |
50 |
0.8 |
20 |
25 |
3 |
0.10 |
片状 |
50 |
1.0 |
20 |
125 |
4 |
0.10 |
片状 |
50 |
1.0 |
35 |
50 |
请分析上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2 表明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其规律是 。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填实验序号)。
(3)该探究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 ,体现该影响因素的实验有 (填实验序号)。
(4)进行实验3时,若将稀硫酸改为50 mL 2.0 mol·L-1 盐酸(其他条件不变),发现:放出气泡的速率,盐酸明显比硫酸快。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忽略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下图中的实验装置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乙炔。请填空:
(1) 图中A管的作用是,
制取乙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乙炔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发生反应,可以观察到
现象,若通入溴水中,发生反应。
(3)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燃烧时的现象为,
为了安全,点燃乙炔前应该先。
(1)在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实验中,称量操作至少要进行
次。
(2)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温度计、、。
(3)下面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玻璃仪器组成的实验装置图(根据需要可在其中加入液体或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能用作干燥氨气的装置有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②既能用于收集氯气又能用于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装置有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③在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实验中,用以除去氯气中氯化氢等杂质气体的装置有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④能用于乙烯与溴水反应制二溴乙烷的实验装置有__________(填字母);
⑤在C装置中,若用烧杯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二氧化硫,则广口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
①可通过观察来定性的得出结论;
②有A同学提出将CuSO4改为CuCl2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若不采用A同学的改进方案,你认为还可以如何改进?。
为探究乙炔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工业用电石与水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炔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推测在制得的乙炔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之,再与溴水反应。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同学实验中两个主要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及现象不能证明是乙炔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其理由是 _______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炔(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炔
(3)乙同学推测此乙炔中必定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它与溴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在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
(4)为验证此反应是加成而不是取代,丙同学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下图为一化学实验装置图,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用“△”表示用酒精灯加热。
请仔细观察该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甲装置通入空气的导气管插入乙醇中的主要目的是
(2)乙装置用揉乱的铜丝,好处是
(3)乙装置的化学反应反应方程式为,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是若有23g乙醇发生反应,至少需要通入标准状况下的空气L
(4)写出一种检验反应产物的方法及现象
(5)该反应还可以用更简便的方法实现:取一束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铜丝变黑,趁热插入盛有少量乙醇的试管中,铜丝又变红;如此反复多次即可。请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某化学实验小组为验证常见还原剂SO2、I-、Fe2+的还原性强弱的顺序为:
SO2>I->Fe2+,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1)上述实验需要加热的装置是
(2)D中,烧杯盛放的是
(3)实验开始时,关闭K1,打开K2,通入少量氯气,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①为验证I-的还原性比Fe2+强,取(3)后B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应再往试管中滴入 ________ 溶液,现象是
②在(3)后,为了比较SO2和I-的还原性强弱,接下来的操作是
A.关闭K2开K1
B.关闭K1打开K2
C.同时打开K1和K2
(4)若打开K2,通入Cl2恰好将Fe2+、I-全部氧化后,再打开K1通入SO2,当Fe3+全部转化为Fe2+时,此时通入的S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