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说:“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 资产阶级害怕代议制
② 代议制具有历史进步性
③ 工人阶级斗争方式出现新变化
④ 普选制使得阶级斗争学说失去依据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
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我国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
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
的过程中受到主要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发
展中国家无法选择逃避,毕竟全球化能够提供发展机遇。对于上述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
是
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西方主导的 | B.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
C.旧的国际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 D.发展中国家应该回避全球化过程 |
中国自1986年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以来,经过长达十多年的努力,最终在2001
年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那么,中国政府积极努力加入WTO的主要原因是
A.此举符合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
B.此举符合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要求 |
C.此举有利于防止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
D.此举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
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方法”来解决苏维埃俄国过渡时
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 B.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 D.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
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
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
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
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
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
D.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