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的改革
|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将错误归于斯大林的个人品质 |
|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缺乏科学实验,反复折腾 |
| C.有开创性地冲击斯大林模式,但未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
| D.只进行农业改革,没有涉及工业管理体制 |
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 |
| B.长征胜利完成 |
| C.遵义会议的召开 |
| D.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
五四运动爆发、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三者最重要的基本条件是()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 B.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
| C.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
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此联讽刺的是()
| A.孙中山 | B.袁世凯 | C.段祺瑞 | D.黎元洪 |
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已诏》:“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领土,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 B.义和团运动 |
| C.太平天国运动 |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