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图所示国际机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成员国投票权的大小由各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决定 |
B.初期目的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 |
C.总部设在纽约 |
D.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缓解国际收支平衡 |
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他的《板桥润格》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
A.清代文人重商意识增强 | 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
C.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 D.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 |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只因他的心全是天理而没有搀杂人欲,并不是因他无所不知。所以,只是从知识与才能上学圣人,只知道钻研书本,考索名物,比拟形迹,结果是知识愈广,人欲愈滋,才能愈多,天理愈蔽。”请问这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A.陆王学派 | B.程朱学派 | C.浙东学派 | D.洋务派 |
韩愈在《论佛骨表》中说:“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据此可知,韩愈主张()
A.援佛入法 | B.反佛崇儒 | C.融佛尊儒 | D.三教合一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之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这表明当时()
A.文化观念呈现多元化 | B.儒学失去了正统地位 |
C.道家思想被普遍奉行 | D.三教合一有了新的发展 |
《颜氏家训》载:南北朝时,梁朝的士大夫“出则车舆,入则扶侍……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嬴气弱,不耐寒暑”,在仓猝变乱中坐以待毙。该记载可用于说明南北朝时期()
A.叛乱寥寥无几 | B.气候反常恶劣 |
C.人民体质赢弱 | D.选官存在弊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