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引文中,能反映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实质的是( )
|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
|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 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
| D.“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
16世纪英国民歌“外面一间屋,童工一百五,并坐捡细毛,不甘怨劳苦。都是穷苦人,终日不休息,清晨到深夜,各得一便士……”。下列经济现象或措施与民歌所反映的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相符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 |
| B.魏晋时期江南农业的开发 |
| C.明朝摊丁入亩的纳银代役 |
| D.明清时期苏州丝织业“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
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队舰艇编队于2008年12月26日下午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下列人物中,哪一位最有可能在唐朝时期到达该地区
| A.鉴真 | B.玄奘 | C.杜环 | D.郑和 |
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后来这一建议发展为()
| A.征辟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20世纪初,中国出现“负笈留洋”势潮。下列关于其社会影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突破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 | B.促成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 |
| C.西方政治思想开始传入 | D.带动了《国闻报》《时务报》等报刊的出现 |
下列有关教育对科学、文学艺术、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教育为科学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
| B.教育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
| C.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
| D.教育的普及是文学艺术繁荣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