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引文中,能反映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实质的是( )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
D.“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
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韩非子主张“法治”。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
A.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 | B.代表的阶级不同 |
C.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 | D.所处时代不同 |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00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下列思想主张,属于“孔子的智慧”的是( )
A.民贵君轻 | B.天行有常 |
C.和而不同 | D.兼爱非攻 |
子曰:“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最能体现该思想的是( )
A.“仁者爱人” | B.“克己复礼” |
C.“过犹不及” | D.“弱者道之用” |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