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韩非子主张“法治”。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

A.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 B.代表的阶级不同
C.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 D.所处时代不同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们说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的依据是
①兴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
②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
③他强调“不耻下问”、“温故知新”
④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诸侯势力强大
B.周王室势力衰微
C.分封制趋于崩溃
D.诸侯与周天子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

下列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①铁农具的使用
②牛耕的运用
③水利灌溉的发展
④封建制度的确立

A.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以下表述能正确反映夏、商、周时期社会经济的是
①田野中种植着稻、黍、稷、麦、豆等农作物
②劳动者手持大量木、石或青铜农具
③饲养很多家畜,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
④商业有所发展,商朝以贝作为货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

西周都城的位置大体相当于今天的

A.北京 B.洛阳 C.西安 D.安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